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风故事(精选6篇)

家风故事(精选6篇)

家风故事(精选6篇)每逢过年,我们一大家子人都会团聚在老家,欢庆新年。

我静静地站在黑漆斑驳的木门前,看着大红的“福”字和对联,感受着家庭幸福繁盛的美好期待。

这对联承载着我们家代代传承的家训:“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

这句话的意义深远,其中的“忠厚”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忠于家人、朋友、责任,不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我们这代人从父母身上看到的优秀品质也成为了我们做人处事的标准,同时我们也这样教育着孩子。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性格”,是对每个成员提出的处世要求和代代传承的风尚,更多的是身教胜于言传。

从每个小家做起,树立起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品质,弘扬民族文化,家庭兴则国家旺。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生产队队长,母亲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尽管我们的生活困苦,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是那样的热闹而又幸福。

当长大后回想小时候的生活,我发现父母勤勤恳恳,节节俭俭,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虽然没有文字记录,但父母言谈举止中的点点滴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熏陶着我,影响着我。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如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陶冶着孩子的性情,激励着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印象中,我父亲在村里很有威望。

作为生产队队长,他带领全村人薅草养猪,XXX种地,产量翻番。

有一年,由于气候原因,生产队里的小麦欠收,村民们情绪低落。

我亲眼看见父亲组织全村人开大会,亲耳听到父亲用真情鼓励村民们勤勤恳恳劳作,节节俭俭度日,挽起手来共闯难关。

在父亲的感召下,全村人同舟共济,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做起了连队队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动员村民们在种好自家的责任田的基础上开垦种植蔬菜水果,挖塘养殖鱼虾蟹鳗。

就这样,他带领着全村人走在联产承包的大道上,用自己有担当的双肩,为全村人撑起了一片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

我母亲在村里出了名的“巧媳妇”:纳鞋底,做新鞋,纺毛线,编毛衣……母亲无一不精通。

家里常有村上的婆婆、婶婶忙里抽闲来挑个鞋样,拔点瓜秧,学个编织花样……逢年过节,妈妈不去街上,不请裁缝,也会像变戏法似的让我们全家人穿上新做的鞋子,新编的毛衣。

父亲和母亲就这样带领着全村人勤勤恳恳发家,节节俭俭致了富。

1993年,辛苦劳作的父亲不幸患上了重病。

弥留之际,他把我叫到床前:“孩子,现在苦点没什么,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勤勤恳恳也可发家,节节俭俭就能致富……”“勤勤恳恳也可发家,节节俭俭就能致富!”就是父亲的这句话激励着我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梦想。

如今,女儿已于去年八月踏上了幼师工作岗位。

从此,我每个月又多了一份工资:每个月10号,女儿的工资到账,就会不错时地转我2000元或2500元。

每次她转给我钱,我都会拒绝:“孩子,你每个月只有三千出头的工资,留着买点新衣服,购点化妆品吧!现在很少有孩子上交工资给父母了。

”“像我妈妈研究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怎么可以比我妈妈逊色呢?”女儿诙谐的话语常感动得我眼眶湿润。

“孩子,时代不同了,以后就自己留着用吧!”“妈妈,你和爸爸不是常说‘勤勤恳恳发家节节俭俭致富’嘛……”原来,‘勤勤恳恳发家节节俭俭致富’,不仅烙在了我心里,还刻在了女儿的心里。

去年年初,老公建议在北桥买房,女儿不声不响转给他两万。

今年年初,我决定在女儿工作单位附近买房,女儿又悄悄地地转来两万多。

我知道,这是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

我的家风虽然没有文字记录,但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路。

它伴随着我从无知走向成熟,传递着正能量。

家风教育的核心在于孝敬,孝敬是道德的根本,也是家风的源头。

在我家,父母从小就教导我们XXX为先。

每当从学校回家,妈妈总是提醒我们要感恩爷爷奶奶的照顾,送些点心和水果到奶奶家,陪老人们吃个饭。

奶奶儿女众多,家长里短难免出现矛盾,但妈妈总是强调要对长辈恭恭敬敬的。

在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爸爸姑姑叔叔他们把一切暂且放下,不离床前,不分昼夜,专心照料,亲身侍奉。

一家七口同吃同住,几日几夜不曾分离。

虽然气氛悲伤,但充满温馨的味道。

爸爸说,这是在重温曾经的生活,给老人最圆满的陪伴。

在农忙的时候,爸爸也放下手中的工作,认为庄稼烂了可以再种,但奶奶没了,他就真的没有妈妈了。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

最简单的行为诠释了XXX为先的真谛。

他们的孝心让我肃然起敬,他们的孝行让我铭刻在心,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好的家风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我出嫁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公婆婆对老人的尊重和孝敬。

他们每年都会为老人准备节日的聚餐,不辞辛苦地提前几天准备,亲自上阵做饭,让老人高兴。

而在冬季寒冷的时候,婆婆为奶奶准备了暖气房子,亲自布置,并邀请奶奶来住,一家人也会去陪她聊聊天。

爷爷得病很多年了,公婆不惜人力财力物力请到最好的医生会诊,数十年如一日亲身照顾。

公公也说,照顾老父亲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这些细心照料,使爷爷的生命比医生预计多了十几年。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一个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

无论古今中外,孝心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自己是为人师表的,身正为范,更要以身作则,尽孝道,讲传承。

我们需要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跟着一辈学,一辈一辈传家风。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

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就是有肥沃土壤的菜圃,能让孩子这株幼苗,不惧风雨,茁壮成长。

在我们家,女人是家里的风水,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平安,后代能否成才,跟这个家的女主人的行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家女人所传承的与家风有关的故事,也是我们家庭的精神财富。

我的外婆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是一位非常和善的老太太。

虽然现在她的生活非常惬意,但年轻时她却经历了很多磨难。

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在她三十六七岁时,外公生病卧床不起。

当时他们已经有了七个孩子,大多数还很小,有的还需要喂奶。

这时家里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外婆的肩上。

尽管她自己也有病,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多吃饭,即使吃不下也要尽量吃。

然后她带着高烧去砍柴、种地,坚持了下来,最终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困境。

外婆的坚韧精神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一个个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县城和更大的城市,最终在那里立足生根。

尽管外婆很坚韧,但她并不强势,说话时总是很温和。

即使外公有些脾气暴躁,她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正是因为她的温和,这个家虽然不富裕,但却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外婆有很多女儿,她希望她们都能幸福。

她总是对女儿们说:“XXX,XXX,弄不好就会变成‘狼仔’。

”因此,她对女婿们比对女儿们更好。

如果女儿和女婿吵架,她总是会帮着女婿说话。

因此,她赢得了女婿们一致的称赞和敬重。

外婆的坚韧和懂事对母亲的影响非常大。

母亲嫁给父亲时,爷爷奶奶并没有给他们什么东西,只给了一些缺口的碗,还因为没有地方放,只能放在猪圈栏上,最后被XXX翻摔碎了。

母亲哭了,但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建一所大房子,还要把厨房和猪圈分开。

于是她在干完农活后,还要去砍柴、制砖胚、烧窑,然后拉砖、盘地。

经过两年的努力,她凭着不怕苦的韧劲,在八十年代末建起了当时人们引以为豪的六匹墙砖瓦房。

这座房子有院子、有厨房,还有父亲的铁匠铺。

厨房和猪圈是栋小两层楼,楼上是厨房,楼下是猪圈。

从此,家里再也不用担心碗被猪拱翻了。

母亲这一代人,年轻时大多数受到公婆的气,但母亲没有计较,更没有怨恨。

面对需要赡养的两位老人,她主动提出要好好照顾他们。

尽管父亲已经过继给了二爷爷,按照农村的俗,他们可以不用赡养爷爷奶奶,但母亲还是争着承担起这份责任。

她说,能够赡养老人是小辈的福气。

当我刚到夫家时,总是会有些不适应,觉得这个人有这毛病,那个人有那毛病,心里总是不痛快。

跟母亲聊天时,她好言相劝,告诉我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即使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也有他的价值。

他虽然病了,但还能将儿女孙辈们聚到一起。

如果他不在了,这个家或许就散了。

能够将儿女孙辈们聚到一起,就是他的价值。

母亲的这番话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应该少些计较,多些宽容,多看到他人的价值。

这样,家才能和睦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

家风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它包含了许多品质,如勤俭、正派、侠义、担当和仁义等。

良好的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使人不会走上邪路。

相反,如果家风不好,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这里的家风教育对我影响深远。

在我们家,饭桌上的话题总是最多的,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

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必须遵守的。

我的妈妈常常对我强调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

3、不能翘腿等等。

虽然还有很多条规矩,但正是这些规矩束缚着我,让我更好地成长。

此外,我和妈妈之间还有其他的家规。

小时候,我常常忘记妈妈或爸爸规定的回家时间,玩得很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才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

于是,妈妈就很认真地对我说:“我们曾经定过一个规矩,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三次,对吗?”我点了点头,并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约定,按时回家。

因为我经常在研究和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妈妈就订立了“事不过三”的家规。

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约定:如果同样的错误再犯三次,我就可以接受妈妈或爸爸的适当惩罚。

常常听到人们夸赞一个孩子有修养,看上去很乖巧。

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个孩子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修养不是一时装出来的。

相反,一些小混混常常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家庭也缺乏良好的家风,这导致他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加关心他们,家中也没有不良的风气,他们可能不会成为小混混。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家风。

父母在家中应该树立好榜样,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并在孩子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情感。

孩子也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父母,并尽力展现最好的自己,以让父母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