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优质6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优质 1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体会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请看投影(出示太阳图片的投影),它与我们共同生活,与我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它是谁 ?(太阳)2.你们对太阳有哪些了解呢?(太阳是个大火球,很圆。
太阳离我们很远。
没有太阳,地球就会变成一片漆黑。
)3.你们对太阳还是有一定的感性了解的,但是我们对太阳还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太阳》。
(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弄清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笔画。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摄shè氏shì度庄zhuānɡ稼jia 生存cún 繁fán 殖zhí蔬shū菜比较jiào 预yù防杀shā菌差chà不多抵dǐ得上温wēn度钢ɡānɡ铁(2)认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蔬杀繁左右结构:抵稼殖较预半包围结构:差庄存麻独体字:氏②“蔬”左下部的笔顺:。
③“繁”左上部“每”第四笔是。
(3)学会书写。
①不要少写一横的字:差殖兽②不要少写一点的字:抵蔬预③不要多写一点的字:氏庄(4)用生字组词。
麻棉麻麻烦心乱如麻存生存存在杀杀害捕杀(5)理解词语意思。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作大概推断。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6)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会书写,用字组词,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第1自然段: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 自然段:太阳实际上很大。
第3自然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第4自然段: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太阳光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2.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文中有一个过渡句,你能找出来吗?(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点拨:句中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它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出另一部分内容,因此把它称为过渡句。
如果是一个自然段,称为过渡段。
3. 分段朗读课文,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关系。
四引出课下思考题太阳有哪些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介绍的?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优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12314;清12315;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
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
(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教师用课件展示)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优质 3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中国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