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通用10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篇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2、工作内容2.1设备的技术文件2.1.1设备的技术文件是指安装、使用说明书、原图、图册、底图等。
2.1.2供应部设备管理员参加设备牙箱,将上述技术文件验收后立即归档。
2.1.3设备管理员将技术文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分类、排列、编目、编卷号等项工作。
2.2设备的单机档案2.2.1设备的单机档案是指:2.2.1.1设备投产前的:a.制造厂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及其附件b.出厂装箱单c.随机附件及工具的清点移交清单d.设备移交单薄e.设备档案理2.2.1.2验收投产后的:a.计划检修记录及验收评价资料(包括太、项[中]修任务书和验收资料〉b.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资料c.设备一级保养记录及验收单-d.设备精度检测记录资料e.设备事故报告单及分析处理资料f.设备降级、报废鉴定书等g.设备封存和启用申请单h.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表i.技术文件借用登记表2.3设备(档案〉的保管和借用2.3.1设备档案由设备管理员统一保管。
2.3.2档案中的技术资料由设备管理员复印一份,设备维修人员或设备操作人员需借阅资料时,只准借出复印件,正本不得借阅。
2.3.3凡需借阅技术文件,必须办理借用登记手续。
2.3.4档案窒必须加强防火、防盗、防鼠、防虫、防潮等措施,规定每季检查一次,确保档案完好。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篇2为了建立健全我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单位档案管理体制1、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安监部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2、本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工作,保管人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二、立卷归档制度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集中保存。
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证复印件、设计文件、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意和事故及处理记录;特种设备重大修理改造竣工档案;停用、缓检的相关申请资料等。
以及特种设备有关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
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3.4特种设备电梯重大维修验收及年检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归档。
4、归档要求4.1材料完整齐全。
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
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
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
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4.5由档案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
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5、归档要求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
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
5.3一台特种设备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5.4定时交档案室:文件量少的,一年交一次,次年上半年收集。
文件量大的,一年交两次,次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
6、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
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
三、档案管理工作1、档案的管理:区分全宗,正确立档单位;分类,依据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
2、档案保管:本单位设立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
3、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
4、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四、档案利用工作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有关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
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3、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公司档案统计工作。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篇3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公司工艺、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对公司各车间、科室所形成的各类工艺、技术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的条例及法规》,认真做好档案的保密、保存工作,确保工艺、技术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安全。
第四条对所收集的工艺、技术档案要认真核对,并认真填写详细的收集登记表,认真履行双方经办人签字手续。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案卷的质量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内容的有机联系,分类清楚、组卷合理、完善、准确、系统,标题要简明扼要,装订整洁美观。
第六条工艺、技术档案的查阅和借阅:1、查阅:⑴公司内部科室、车间与所查阅的工艺、技术档案有直接关系的,可以经安全生产部主任同意,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的档案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后签字备案。
⑵非本公司人员查阅工艺、技术档案,必须经主管副总批准认可,比较重要的工艺、技术档案文件必须经总经理签字批准,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档案的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后写明查阅人的所在单位、姓名。
2、借阅:公司所有工艺、技术档案只准在档案室内查阅,一律不准借出。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公司生产副总和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
第七条工艺、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每半年对所管辖的档案文件进行一次检查和鉴定工作,对查出的破损档案文件要及时修补或复印,确保档案文件的完好率达100%。
第八条严格按“五防”要求做好档案文件的管理工作,“五防”即:防潮、防丢失、防泄密、防损坏、防虫蚀。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到文明服务、严格管理,否则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篇41.检测室的.技术资料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分类、统一保管。
2.下列资料应存档管理:2.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2.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2.3计量标准技术考核申请表;2.4计量标准历次检验证书;2.5计量标准装置履历表;2.6计量标准稳定性和测量重复性记录;2.7计量标准更换申请表;2.8主标准器和配套仪器设备说明书、图纸和有关资料;2.9电能计量检定规程;2.10电能计量检定装置操作维护使用规程;2.11各类计量装置检定原始记录;3.电能计量标准检定证书、标准考核证书,由使用单位妥善保管,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
4.管理人员对所保管技术档案的资料应登记注册,定期清点,若有短缺负责追回。
5.建立技术档案借阅制度,保证资料无涂改、损坏、丢失、缺页,保证清洁完整,外借时应登记,不得转借他人,按期归还;若发现技术档案的资料有丢失或损坏后,保管人员应立即报告领导。
6.新购进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标准设备),随箱所带技术资料,开箱取出后,应先交计量专责人员或资料保管员登记注册后才能借阅。
7.各类检定原始记录经审核后,交资料管理员存档。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篇5为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全面,特制定以下制度:第一条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积极开展技术档案的利用工作,使技术档案更好地为设计、生产施工、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
第二条对全矿在生产技术、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技术档案、技术文件和技术图纸资料,由生产科统一管理。
第三条技术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及时准确的提供利用技术档案和科技资料。
第四条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和刻苦学习技术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坚持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生产;面向科研和设计;面向基层。
第五条生产技术方面应归档下列资料:1.全矿总体及远景规划方案的设计(包括文字、附表、图件)材料等;2.有关全矿安全技术方面和技措文件资料;3.矿井设计、采区开拓设计资料及概(预)算书,设计更改文件资料;4.采煤、掘进施工设计、作业规程及采掘计划安排;5.矿井井下主要硐室设计资料;6.矿井有关主要井巷保护的技术文件资料;7.有关矿井生产能力核定、调查、总结报告等;8.有关永久巷道维护和支架形式,选用情况的技术分析总结材料;9.有关采区报废及报废井巷的文件材料;10.重大生产技术性事故调查、检查报告;11.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上报、批复和实施的有关文件、资料图纸;12.有关矿井调整、改造的方案设计及文件;13.有关矿井通风方面的技术文件资料(包括通风、设计通风系统图纸、通风系统的改造、调整、反风演习安排及总结);14.有关防治瓦斯方面的技术文件资料(包括瓦斯等级鉴定、计算基础、分析化验资料。
以及防治瓦斯的有关设计、措施等)15.各单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开工、竣工、验收报告文件、图纸和原始记录、隐蔽工程资料图纸;16.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资料和记录;17.双革和技术推广安排、总结及鉴定文件、资料、图纸。
第六条测量方面应归档以下资料:1.矿井范围内的区域地形图;2.工业广场平面图;3.井上、下对照图;4.矿井生产(开拓工程)交换图;5.测量规程规定的矿山八大图纸的底图;6.地形原图;7.大型贯通测量预计误差设计,成果分析及总结;8.地面三角点、水准点及三角网点、水准网点成果表;9.地形控制测量成果记录;10.井下各级导线、水准测量计算成果;11.井口位置座标表及近井点座标表;12.各种管路定线和主要机械安装测量记录,检查测量记录;13.经纬仪测量手簿;14.主要巷道布置图;15.采掘工程及采掘工作面布置图;16.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卡片(200元以上的);17.地面岩移观测记录、设计、分析、总结资料。
第七条地质方面应归档以下资料:1.全矿井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图;2.有关地质勘探成果资料(普查、详查、精查、地质报告及修改地质报告和审批文件);3.地质工作原始记录,包括井筒及巷道素描;4.水文地质资料及图纸;5.采掘、开拓地质说明书;6.有关矿井储量动态、开采量、损失量、回采率和储量平衡表等文件、资料、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