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众合2023杨帆)●基本概念●调整对象:主体、客体、内容有涉外因素●直接调整与间接调整●调整私法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自然人和法人●住所: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生活中心,但因就医、劳务派遣、外交的原因除外●法人:国籍对应登记设立地;住所地对应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常居所地对应主营业地●冲突规范与准据法●冲突规范:指明某种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国实体法来调整的法律规范。
法律适用规范,只解决涉外法律规范的适用问题。
不要混淆冲突规范和管辖权规范。
涉外民商事纠纷的管辖权问题,由民事诉讼法调整。
●标准结构,关联词/范围/系属/连结点。
关联词(依/适用)前范围,后系属,系属扣去法/法律为连结点。
如侵权依侵权行为地法。
●分为单边、双边、重叠性、选择性●单边:只有一个连结点且已经在冲突规范上明示国别●双边:系属含一个抽象的连结点,且必须结合案情才能确定国别●重叠性(并列):系属连结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要同时适用。
我国目前只有收养●选择性(选择):系属连结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只需选择一个连结点所指定的国家~。
根据有无顺序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准据法:经冲突规范指定,援用来确定具体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 权利与义务的特定的实体法。
●区际法律冲突与准据法的确定:最密切联系原则●六制度●一、定性/识别/归类●定义: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照某一法律观念对有关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冲突规范的范围或对象进行解释的过程。
对案件性质认定的过程而非事实调查的过程。
●法院地法识别说●有两个及以上法律关系,统一or分别寻找准据法,即统一制or分割制。
中国采用识别分割制。
●二、反致●广义的反致包含转致(出去)、直接反致(回来)、间接反致(转一圈又回来)、包含直接反致的转致(还是出去)●我国司法实践禁止转致和反致●三、外国法的查明●取决于个案中外国法法律适用的原因。
当事人选的当事人查,不是当事人选的审案机关查。
●认定无法查明:当事人在指定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直接视为无法查明,中国法取而代之;审案机关用尽各种可能的途径,当事人、专家、机构、协定、~。
“当家机协使领馆,外驻我领非途径”。
●查明后任何一方表示异议,法院要听取当事人意见,审查认定确保无误后方可适用。
●四、公共秩序保留●英美法系:公共政策;我国:社会公共利益。
一国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道德的基本原则。
●定义:法院地国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者外国法的适用结果会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时,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适用的制度。
●结果:应根据法律适用法第五条规定,适用中国法解决纠纷。
●五、法律规避●定义:涉外民商事当事人为了实现利己的目的,故意制造或改变构成法院地国冲突规范连结点的具体事实,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准据法,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四个构成要件:当事人的主观状态为故意;行为时制造或变更连结点;后果一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准据法;后果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中国更严苛的构成要件,目的是规避在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适用外国法的无效。
●六、一保护两反三安全●保护劳动者权益、反垄断反倾销、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和金融安全,直接适用中国的强制性规定●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原则性规定●意思自治原则(授权性规定)●定义:当事人双方合意去选法。
只有法律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才有效,且法律适用中的意思自治不不受实际联系原则的限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最晚时间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视为已经达成意思自治。
(以行为方式达成意思自治的有效性)●国际条约包括尚未对中国生效的国际条约,可以成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对象,但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且不违反我国的强制性规定。
●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的兜底性原则●《法律适用法》第2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依照本法规定。
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涉港澳台民商事纠纷的法律规定●类推适用,参照适用●民事主体的法律适用●主要是自然人/法人●内生性问题,“自然人用经居地”,婚姻、家庭、继承从特别规定。
票据当事人适用本国法●“居无行有行为地”: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照经常居所地法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为有民事行为能力适用行为地法●口诀:“自然人用经居地,居无行有行为地,法人登记营业地,排除机构所在地”●时效、代理和信托的法律适用●“时效基础法一致”:时效的法律适用与基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一致。
《法律适用法》第7条●委托代理允许意思自治优先,指定代理、法定代理意思自治无效。
代理内部关系适用代理关系发生地法,代理外部关系适用代理行为地法。
●信托法律适用:尊重意思自治优先,没有意思自治适用信托财产所在地法或者信托关系发生地法●口诀:“时效基础法一致,委代信托可自治,代理内部关系地,代理外部行为地,信托财产或关系。
”●物权的法律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不动产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物之所在地法。
被追夺方获得该物的事实●1.船舶物权:原则上适用船舶旗国法(船舶所有权和船舶担保物权)。
例外一船舶优先权适用法院地法;例外二光船租赁设定抵押的,要用原登记国法。
●2.民用航空器物权:原则上登记国法。
因民用航空器优先权产生纠纷适用法院地法。
●3.运输中动产物权:意思自治优先,没有意思自治适用运输目的地法。
●4.有价证券的物权纠纷:适用权利实现地法或最密切联系地法。
●5.权利质权纠纷: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口诀:“不动物之所在地,船旗飞登优法院,光租抵押原登记,证券实现密联地,权利质权设立地。
”●债权的法律适用●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意思自治优先,没有意思自治最密切联系原则。
三个例外。
●1.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国法律。
(禁止意思自治规定)●2.消费者合同允许但限制意思自治:只能由消费者选择,只能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
消费者无选择看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有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有经营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无经营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
“限买限选提供地,不选买居看经营,买居经营买居地,买居无营提供地。
”●3.劳动合同分为劳动聘用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
不等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纠纷。
●劳动聘用合同:能确定劳动者工作地,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劳动合同不能确定劳动者工作地,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
“劳动合同禁选法,工地确定工作地,工地不定营业地。
”●劳务派遣合同:能确定劳动者工作地,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或劳务派出地法;不能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或劳务派出地法。
劳务派出地指的是从哪里派出。
“派遣还可派出地”●口诀:“限买限选提供地,不选买居看经营,买居经营买居地,买居无营提供地。
劳动合同禁选法,工地确定工作地,工地不定营业地。
派遣还可派出地。
”●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意思自治优先,没有意思自治看侵权双方有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法,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例外一:船舶碰撞侵权。
船旗国法适用于同一国籍的船舶碰撞;侵权行为地法适用于不同国籍的船舶碰撞于内水或领海;法院地法适用于不同国籍的船舶碰撞于公海以及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海事碰撞最高赔偿限额)●例外二:民用航空器侵权。
侵权行为地法适用于民用航空器对地面内水和领海水面第三人侵权,在公海上空对第三人侵权适用法院地法。
●例外三:产品责任侵权。
只允许被侵权人选择,只能选择侵权人主营业地或损害发生地。
两者合起来即侵权行为地。
没有选择看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有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有则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无则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或损害发生地法。
●例外四:侵害人格权。
只能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
●例外五:知识产权侵权。
第一顺序允许双方合意选但限制选,只有合意选择法院地才有效;没有合意选择,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
原告诉请保护的地方或双方发生诉争的地方。
●口诀:“自治共居行为地。
船舶碰撞先看旗,旗不同看碰撞地,碰在领水侵权地,碰在公海法院地,碰撞限额要注意,只能适用法院地。
领土侵权地,公海法院地。
限弱限选侵权地,不选弱居看经营。
弱居经营弱居地,弱居无营侵权地。
”●不当管理、无因管理之债●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当事人共同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居所地的适用不当管理、无因管理发生地法律。
“自治共居发生地。
“●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票据法律适用●票据行为原则上适用行为地法,例外支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经当事人协议也可以适用付款地法。
●票据追索权行使期限适用出票地法●持票人责任、票据丧失时权利保全适用付款地法。
●口诀:“票据行为行为地,支票出票可协议。
追索期限出票地,其他通通付款地。
”●共同海损理算只能适用理算地法。
●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
●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法律适用按合同之债。
先意思自治,再最密切联系原则。
●知识产权侵权。
●口诀:“内容归属保护地,转让许可是协议,侵权法院保护地。
”●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广义的夫妻关系法律适用(婚姻效力)●结婚形式要件/手续符合婚姻缔结地法、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或者国籍国法的均为有效。
●结婚实质要件按顺序确定准据法,结婚时共同经常居所地;结婚时没有共居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结婚时没有共同国籍,适用婚姻缔结法。
●协议离婚之诉,意思自治优先,只能选择一方经常居所地法或国籍国法才有效;没有意思自治适用离婚时共同经常居所地法;离婚时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适用离婚时共同国籍国法;离婚时没有共同国籍国法,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在地法。
●诉讼离婚:因涉及公序良俗,只能适用法院地法。
●夫妻人身关系:共居共国籍。
最密切联系原则。
●夫妻财产关系:允许有限制的意思自治优先,只允许选一方经常居所地法、一方国籍国法或主要财产所在地法;无意思自治,共居共国籍。
最密切联系原则。
●口诀:“结婚手续任你意,满足多法即有效。
协离财产自治地,共居共国行为地。
”●父母子女、扶养、监护关系法律适用(体现弱者保护原则)●经常居所地法/国籍国法/主要财产所在地法●“父母监扶重弱者,父母先用共居地。
”●涉外收养关系●外国人来华收养办法:程序性要求。
转交申请,亲自来华,夫妻共同收养,原则上共同亲自来华,如果一方来不了,可以委托给收养关系的另一方。
与送养人订立书面收养协议。
重叠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收养的效力适用收养时收养人的经常居所地法(保护善意收养人的利益);收养的解除适用收养时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或法院地法(保护弱者,谨慎解除)●口诀:“收养程序转亲书,条件手续重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