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我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三)学法指导1.培养情感。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投身实践。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参观学习。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学生可以组织参观活动,深入了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情感。

二、知识点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

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从量上说,劳动群众始终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从理论层次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例题: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出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的、鸡毛蒜皮的人。

”尼采的观点()a.肯定了英雄人物也是劳动群众的一员,对历史前进起推动作用b.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批评了群众的历史局限性d.赞扬了英雄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尼采的话属于英雄史观,把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否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正确答案为b。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例题: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为此,我们应当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④退学创业,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识记和理解。

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自评(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个人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下,哪里还会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可见()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脑力劳动者,但不能离开体力劳动者b.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d.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3.我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农业科技著作,都是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经验编写而成的。

这说明()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b.知识分子都是劳动群众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d.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工作的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农村自治。

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5.XX年3月4日,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只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人民群众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影片《公仆》真实地反映了“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

据此,回答6~7题。

6.“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反映了谷文昌()a. 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b.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c. 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下列行为表现出“走群众路线”的是()①某市公安局倡导警民联防以搞好社会治安②国家就春节铁路提价问题举行听证会③全国人大广泛征询人们对修订《婚姻法》的建议④奥组委向全国征集奥运歌曲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请运用相关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2.辨析: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3.辨析: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大搞群众运动,才能真正实行群众路线。

四、能力拓展某县提出“依靠科技搞高产,干部带头做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风险共同担”的动听口号。

在这个口号下,该县不顾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高标准、大规模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上演了一幕形式主义的“科技大跃进”。

结果不但没在科技和农民之间架起“金桥”,反而剥夺了农民自主权,把乡亲们折腾了一番,使农民很快患上了“恐科症”。

一些农民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口号质疑说:“当农民的—辈子以田为本,种什么,怎么种,干部应该引导,但不能认为农民什么都不懂,种田全得靠干部。

”请结合“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评析该县干部“科技兴农”的做法。

五、相关信息(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与推广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民走向了富裕。

1978年,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

凤阳县小岗村便是这项改革的发源地,当年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大包干秘密协议,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二)政府征求金点子8岁的小学生王屹磊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不仅在报纸上发表了,而且还开通了101次公交车。

当作为特邀嘉宾用手中的剪刀为101次公交车开通剪彩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当了一回保定市的小主人。

这是河北省保定市委、市政府鼓励市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镜头。

从1996年起,有关部门就群众普遍关心的城市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在市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开展了“城市形象建设大讨论”活动。

同时,由市形象办牵头,成立了由新闻单位、有关专家、职能部门三结合的评委会,对各新闻单位推荐的群众建设意见进行评选,评出“金点子”奖。

市政府鼓励群众参政的举措出台后,市民的积极性极为高涨。

家住花园里的8岁小学生王屹磊写信说他们那里不通公交车,上班上学很不方便。

他的信去年1月9日在《保定晚报》头版发表后,14日便发表了市公交总公司经理的回信。

很快,一辆连接花园里的101次公交车便开通了。

这件事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4月16日,市民陈开坊给市政府和环保局就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一条“谁污染谁治理”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写信,对他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给予高度赞扬,并将两封信在《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头版头条同时发表。

一年多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千余封(次),其中许多建议被采纳。

人们高兴地说:“群众参政议政,真是喜事多多啊!”社会历史的主体 2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学习,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天历史。

”也有人说“时世造英雄”。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1)结合教材内容,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作出评价。

(2)材料二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观?2.材料一: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材料二:XX年奥运会开幕式给全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华丽炫目的灯光效果、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境以及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更让世人惊叹的是整齐划一,美轮美奂、壮观的人阵制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