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资源

教师总结: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天昊同学的思维具有哪些品质?
(2)“不断质疑的同时,我又能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大量的尝试和试错”、“不断的尝试”给我们哪些启示?
(3)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疑惑,或对老师以及其他权威观点有所不同,该如何进行批判?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是从学生思维出发,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反思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青春期思维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帮助学生成长。突破难点的设计很新颖,利用了思维拓展这一活动,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批判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有了白菜拉拉袋的诞生。可以看出他---付诸行动、解决问题
2.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创造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需要实践。
教师总结: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实践。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2.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思维的独立要求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体现在追求服饰的特别上。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到小组讨论背后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思维。青少年可以拥有正确的独立思维,独立思维对我们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重要。完成教学目标1。
(二)回答问题:
1.小组内部最终能否达成统一的意见?
2.如果能,是如何达成最后的统一的?
小结:没有一味追求独特,接纳了他人的意见。
3.接纳他人的意见是否就是人云亦云呢?如何理解思维的独立?
小结:不是的。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二、回到生活:探究与分享
最近,妈妈发现小刚特别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才叫‘酷’。”妈妈又说了几句,小刚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1.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
答:穿奇装怪服,打扮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
⑤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B.②③⑤C.②④D.①④⑤
5、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在澳门大学综合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梁天昊获得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下面让我们来探求梁天昊同学的成功之道:
材科一:梁天昊说:第一,在发现问题之前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本次大赛的公共展示时间,我先是在在线展厅定位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逐个走访,我非常珍惜这么难得的交流的机会,往往在聆听他人的项目、拓宽视野、不断质疑的同时,我又能提出新的,或是连研究者都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激烈的讨论中,便又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第二,在发现问题之前我们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知识储备的途径有很多,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阅读。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
教学难点
批判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开发创造潜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会在生理、情感、思维等方面不断向成人靠近。思维上,高级推理能力逐渐得到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运用更高级思维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所增强。可是青春期生理和思维上的变化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惑,这节课就要解决思维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用逐渐成熟的思维方式独立地、批判地思考问题,开启勇于创造的青春生活。
达标检测
1、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做到独立思考就要( )
A.标新立异,一味追求独特 B.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C.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意见 D.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在学习中,需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因为( )
①敢于批判证明自己能力超人②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结: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攻击他人。批判是为了表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因此,批评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判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这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如果批判只是一味否定,就很难解决问题。真正的批判要有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课本,了解学习内容。
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目标落实与
评价重点
导入新课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可见,除了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青春期的变化还体现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所以说青春《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四、回归教材:阅读教材P12“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四位同学的表现是创造吗?为什么?
答:是的。因为他们思维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这些同学都用独特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五、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防异味、不破袋,湿垃圾、不脏手,一提一拉、轻轻松松——一款新型湿垃圾分类垃圾袋受到热捧。这款“神器”由上海一名14岁的初中生施源发明,更了不起的是,这款名为“白菜拉拉袋”的新型湿垃圾分类垃圾袋,从发明到量产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台机器一天能量产7.2万只。
4、面对不同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说理。下列分析说明题主体适用“辩证思维”的一组是( )
①“故宫年夜饭为什么取消?
②面对上名校的竞争压力许多家长纷纷化身为“虎爸狼妈”。对于这种虎爸狼妈式的教育你怎么看?
③你如何看待网友转发“高度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帖子?
④你如何看待某中学给初三学生延长上课时间、推迟放学时间?
评价:小组活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标:认识到小刚的“酷”不是思维的独立性的表现,思维的独立性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评价:分析课本上的案例,有效的运用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环节二:培养批判精神
学习任务二:
(三)讨论题:
1.如果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很难做出抉择的时候,在哪个人选上争议最大?原因是什么?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第二框,在学习了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后,对青春期成长的生理变化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青春期还有思维成长。以一个同龄人小刚为线索,按照“青春畅想——青春解读——青春宣言”三部分了解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同时也是推进社会源很善于观察生活,他发现我们在垃圾分类以后,湿垃圾很容易脏手,破袋又很麻烦,这是生活里大家都很头疼的问题,所以想要通过创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创造的第一步。可以看出他---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萌生了发明的念头以后,施源与家人朋友商量画设计图。可以看出他---积极思考、寻找方法
思维训练:生存选择
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时,遇到暴风雨即将倾覆,船上有13名乘客,却只有一个救生艇,最多只能救5名乘客。这时,陷入了困境,到底谁应该上船?
13名乘客分别是:自己、老师、足球运动员、优秀的警察、外科医生、著名演员、乞丐、可以让粮食增产的农业专家、怀孕的妇女、12岁的小孩、年长的和尚、一位生病的老人、有钱的富翁。
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认识到开发创造潜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
目标:青春蕴含着创造力。青春的创造多姿多彩。创造的根基是劳动实践。完成教学目标3。
评价:通过探究分享,学生能够认识到开发创造潜力的意义,树立创新离不开实践的观念,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变化,心理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理解真正长大的含义,能正确对待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掌握思维独立的不是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培养批判精神时要敢于、勇气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掌握批判的技巧。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所以,我们要争当勤奋好学、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材料二:由于青少年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出的许多新颖的问题可能不亚于伟大的科学家。那么如何恰当地解决问题呢?第一,我们要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下,大胆并大量的尝试和试错。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过程中,我有过犹豫,想过懈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第二,解决科学问题一定不能浅尝辄止,要对现象的机理和原因做透彻深入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