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七律长征 第1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七律长征 第1课时
声音是可以传递感情的,你来读他的名字,一起来。
2.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还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3.这是一首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它有着严格的规定,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你来读,你发现了律诗有哪些特点?
4.对照《七律·长征》读一读,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呢?请四位同学分四联读诗。
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旋律进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情感,体会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最有难度的是颈联中“大渡桥横铁索寒”中这个“寒”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出“寒”的含义呢?
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理解“逶迤”“磅礴”等关键词的意思,抓诗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通过品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红军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感悟长征之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了解律诗的特点,能结合本诗说出来。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图片、故事、视频等方式理解“逶迤”、“磅礴”、等关键词的意思。
4.了解诗创作背景,通过品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红军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感悟长征之难。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看图,他是谁?出示:毛泽东
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这种艰难可能同学们还无法体会,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你听懂了什么?
4.红军可不止走了这几座山几条河,诗中只选了哪几处?一个词概括——万水千山。
四、品读语言,想象画面
1.长征路程长,时间长,跨度长,细细品味诗中语言,想象画面,你更能体会长征的艰难。
2.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遇到的艰难险阻实在数不胜数,这就是——远征难
五、总结长征之难,引发思考
1.这节课大家一起感受了长征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诗,向红军战士们致敬。
2.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是啊,这么多的艰难险阻,他们如何等闲视之的?下节课请李老师带大家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预习单、PPT、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把词语完整地读一遍。
4.理解了词语,让我们再读一读诗,这一次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指名读。
三、再读诗歌,理清思路
1.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从瑞金出发,最终到达陕北吴起镇,看到这么多弯弯绕绕的路线,你有什么疑问?
2.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征,你想用什么词?说说你的理由。用诗中的一个词就是——远征难 板书:远征难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七律·长征
年 级
六年级
课Hale Waihona Puke 时第1课时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七律·长征》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本单元体现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七律·长征》全诗展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词凝练,对仗工整,诗中选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场面,虽只有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
(3)岷山千里雪读词,红军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丰碑》就是其中之一。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4)没有一座山好爬的,也没有一条河是好过的,这是金沙江。
金沙水拍看视频,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在劈波斩浪,你看到了什么?
(5)大渡桥横过了金沙江,还有大渡河,你又似乎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个“渡”字,什么意思?(横过水面)教“渡”
(1)五岭逶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
五岭绵延7000多里,红军走了90多天,翻越它真不容易。
(2)乌蒙磅礴看图 乌蒙山又是什么样子的?
乌蒙山平均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4200米——
外面的18层楼房大概50米,谁爬过?什么感觉?红军爬的乌蒙山平均海拔是它的40倍,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爬的是安全的楼梯,他们爬的是——满是石头、高大险峻的山啊!
(2)逶迤 磅礴 千里雪
三个词都是写山的,有什么不一样?
逶迤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你来读
磅礴又是什么样子?看磅礴的偏旁,想一想这会是什么样的山?石头多,陡峭险峻。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有时候通过偏旁也能揣摩出词语的意思。就用这种方法,说说云崖的崖是什么意思呢?云崖呢?教学“崖”。
千里雪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来读
二、初读诗句,理解词语
1.你们了解长征吗?读一读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长,路线长 跨度长再读读诗题——长征
2.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诗。
3.把重要的词语读懂了,诗也就能读好了。你会读吗?
(1)五岭 乌蒙 岷山
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对,这就是红军长征时爬过的大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