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导向的航天园区规划思路r—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怀来产业园为例胡勇;司永顺;李青;陈云【摘要】在"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导向下,各大军工集团在全国陆续创建了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新兴产业园区,从而加大军工与民用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怀来航天产业园为例,基于建设背景,对园区展开SWOT 分析(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建议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国防军工单位未来应坚持军民的良性互动、加深融合度,进一步探索打破部门割裂的有效措施,逐步形成"纵(行业间)横(地区间)"全向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促进军民融合稳健、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园;规划设计【作者】胡勇;司永顺;李青;陈云【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正文语种】中文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顶层战略、加速军民多方资源融合而创立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国家为主导、需求做牵引、市场来运作的原则,具备规模化、集群化、优质化的发展趋势,其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是加速推动我国军民融合进程的重要支撑[1]。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是我国空间飞行器研制的重要技术抓总单位,在牵引和推动中国空间事业领域和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基于多年的星船研制和宇航技术开发,总体部拥有以热管、相控阵、机械臂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和成熟产品,具备快速设计与制造能力,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总体部以怀来航天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面向“军民融合、强化基础、提高能力、跨越发展”,满足航天产业向产业化迈进的需要。
一、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概况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位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怀来基地内,坐落在张家口市怀来新兴产业示范区(河北省级开发区)的西南侧。
怀来区位如图1所示。
图1 怀来区位示意园区西北方向为建设规划中的跨湖大桥,东北方向紧邻高速路出入口和高铁火车站,京藏高速(G6)东花园出入口距离园区主干道约1km,未来京张高铁建成后,从北京至新兴产业示范园约半小时,交通便利。
总体部怀来园区东西宽约404m,南北长约527m。
园区东侧为在建的经四路宽60m,西侧规划中的经三路宽40m、南侧规划中的纬四道宽30m,北侧规划中的纬三道宽30m。
随着国家进行军工企业所有制改革,加快加强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总体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怀来产业园区的建设,将从空间上解决军民资源割裂的矛盾,从时间上提高了技术协同创新的效率,通过对热控、机械、电子、通信、供配电、综合测试等优势技术的聚集和集中转化,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实现总体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增长,建立宇航产业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新格局。
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品的产业链建设,紧贴业务发展、明确园区规划,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降本增效,通过怀来产业园区建设,形成机、电、热综合的示范产业园区,也将积极探索战略联盟、多种经营等模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二、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SWOT分析1.项目开发的优势(S)(1)交通区位优越怀来新兴产业示范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临北京,西接晋蒙,自古被称为“塞北通衢”,是西北通往首都的必经之地,地处北京“1小时交通圈”内,距怀来县城20km,距北京中关村70km,距北京延庆县工业区10km,与北京市近郊区县具有同等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使该区域有条件担负起连接京冀、沟通晋蒙、支持沿海、开发内陆的中转枢纽作用。
(2)初具融合基础怀来新兴产业示范区内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各厂所外,还有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云泰数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入驻,具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产品试制条件,同时已有配套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聚集。
(3)后发优势强劲河北省大力开展产业园区建设,至2015年底已拥有4家园区进入国内百强产业园,各地、市都以航天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类央企作为引进意向目标,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入驻企业的支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提升。
怀来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均具备良好的基础,建设怀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促进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军工单位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在此落地恰逢其时。
2.项目开发的劣势(W)(1)张家口市综合功能仍待完善,经济实力较弱张家口虽然是2022年冬奥会的联合举办城市之一,但是在全国的经济队列中还处于中下游地位,城市功能亟待提升,与京津冀其他发达地区的地级市相比,经济实力明显偏弱。
(2)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以民强军、以军带民的军民融合发展趋势已在河北省形成良好的氛围,但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大范围、高深度的激烈竞争,张家口地区仍然欠缺专业、高端的服务和咨询平台,因而支撑快速上升的资金、机遇、人才不足,造成军民融合产业和园区发展在河北省内的上升空间和发展速度遭遇瓶颈;同时,也难以将更大范围内的项目、资金、技术等游资资源引导至怀来地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真正融合的制约因素很多。
3.项目开发的机遇(O)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怀来基地所处的怀来新兴产业示范区是河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军民融合发展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具备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的军民融合基础。
总体部航天产业园作为怀来新兴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背靠区位优势,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入驻单位具有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军民融合产业形态;怀来县政府正在建设的开发区服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
2)怀来县政府联合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大园区产业长期规划,搭建了政府、开发方、入驻企业三方服务平台,开发区服务平台为实现怀来地区长远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支撑、大数据基础支撑和体系战略支撑。
4.项目开发的挑战(T)(1)周边产业园区的挑战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进程中,竞争与合作始终存在。
在国家军民融合的政策指引下,尤其近期以雄安新区为代表,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和园区的发展迅速,给军工企业和单位带来的选择机会就更加多样,在为数众多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之中,如何明确自身的清晰定位,是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军民深度结合的挑战军民融合项目需要技术积累与能力结构在多维度的调整,军、民市场的特点不同,在技术转移与知识结构上的不足,限制了军用技术向民用化转移的倾向与动力[2]。
科研能力很强、产业化能力不足的军工企业和单位,其风险评估和承接力有限,知识积累欠缺,在技术转移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很可能被束之高阁,从实践来看,也存在大量滞留于图纸之上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案例。
从SWOT分析之中,可以看到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具备了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链条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条件,周边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军民融合“生态圈”,初期应在明确园区军民融合的功能定位基础上,遵循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制订完备的包括组织保障和服务体系等在内的总体规划设计[3]。
三、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规划思路通过对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的现状分析,结合总体部怀来园区从规划到实施的历程,总结得出以下规划策略,以促进产业园的快速发展:1.明晰目标,完善链条园区建设的定位要清晰、准确,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依据地域军民融合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发展规划,园区内部应该汇聚核心团队和拳头产品,从而打造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空间的完善产业链条。
基于此,总体部紧贴业务发展明确项目策划,基于“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技术转化和系统应用为方向,根据专业发展规划衍生建设规划。
2.引入合作,吸纳资源合作是打造产业链的基础,没有强力合作伙伴的引入就不能高效地把技术转化为产品[4]。
因此必须切实构建合作平台,吸纳军、民领域的优质资源,把产业链条上的优质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各家的优势和实力,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技术得到进步加强,而且使得园区内的各方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总体部怀来航天产业园以产品研发区为技术支撑(卫星应用区、节能环保区和特种装备区),旨在以优势专业促进产品在合作平台(军民融合区)的产业化实现,形成分工明确、高度专业化的深入合作园区。
总体部怀来园区功能区域划分如图2所示。
图2 总体部怀来园区功能区域划分3.差异化产品,占据细分市场通过实施“精、专、优”的发展方针,打造具备差异化特点的项目,形成一批市场新、体制新、内涵新的特色项目。
通过预估现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研发技术领先的差异型产品,获得先发优势。
通过承接与自身特点相吻合的研制与生产任务,在军民融合的技术应用领域树立航天单位“严、慎、细、实”的良好形象。
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确定占据的细分市场,发挥军工单位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特长,实现差异化型产品“从商品到货币的奇妙转化”。
4.争取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推手,深入挖掘有利于项目发展的优惠政策,顺“势”而为,与产业链和市场线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建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领域的技术路线与行业标准[5];建立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顺畅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园区服务平台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政府共同协商对入园项目实行的税收优惠、人才政策,以及开发研发补助措施,切实加强对园区内部的军民融合产业的统筹,加速与地方区域经济的融合度,加快推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军民融合。
5.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建设质量产业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使得优势资源为园区所用。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每一步骤都要经过科学而充分的论证,实现军民产业有机、无缝相结合;园区的建设应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不能偏离实际,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确定园区的发展方向,规划的思路要合理清晰,内部的功能分区明确,彰显自身的特色,达到军民融合的深度目标。
参考文献[1]潘斌,彭震伟.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基于上海市的三个案例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5(2).[2]韩懿玢,宁怡旻.从军民融合视角下略论产业园规划发展策略-以绵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例[J].城市建筑,2016(20).[3]宋宝香,彭纪生,王玮.外部技术获取对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研究[J].科研管理,2011(7).[4]叶依谦,刘卫纲,陈震宇,薛军.产业型研发中心研究与实践[J].建筑学报,2015(3).[5]万斌.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例[D].苏州科技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