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尚学号:班级: 11地质工程实习课程:构造地质学实习时间: 2013.10.13指导老师:2013年10月26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习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气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物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交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区域地质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志留系(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泥盆系(D).....................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石炭系(C).....................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二叠系(P).....................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三叠系(T).....................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侏罗系(J).....................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第四系(Q)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褶皱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断层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构造应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岩浆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矿产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旅游地理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地质发展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震旦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早古生代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晚古生代至三叠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侏罗~白垩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新生代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具体实习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体实习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室内绘图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编后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信手剖面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3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2)、实测地层剖面图2张;(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5)、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6)、1:10000图切剖面图1张。
第二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1、位置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
(图1-1)。
图1-12、地貌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1)、农副产品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二章区域地质测量第一节地层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
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
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
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
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
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古生界(一)志留系(s)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高家边组(S1g):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f):2.坟头组(S2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
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
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
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
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
厚约176m。
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五通组(D3w)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
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
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
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
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 的褐铁矿层。
厚约23m。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