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普艺术的案例作品

波普艺术的案例作品

波普艺术的案例作品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和美国开始兴起波普艺术。

当时的艺术家以日常生活为灵感进行创作,波普艺术(pop art)便因此得名。

当时的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Richard Hamilton等艺术家纷纷对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传统产生质疑,并开始尝试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

他们运用饱和的色彩和大胆的线条对人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生动表现,反映了战后社会的乐观主义、物质主义、业余休闲和消费等等。

在这里我们将为你介绍十个波普艺术设计的技巧。

01.以物质主义和大众消费为主题
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是波普艺术的中心主题,艺术家通过图像描绘战后富裕的物质生活,以此对资本主义进行赞扬或批判。

因此,波普艺术的设计常常从大众广告汲取图像设计灵感,融入其中的品牌名称或产品包装设计。

Sciencewerk为Bashas Market创建的视觉识别设计以百老汇为主题,运用了五颜六色的文本和符号设计来宣传一系列消费服务产品。

Adrian & Gidi设计的这个充满迈阿密风情的作品为Ici Paris XL贩售的一系列化妆品进行宣传。

在这个作品中,所有的包装和产品名都清晰地朝向观众展示,而且通过手袋、墨镜、汽车等小道具的衬托来突出产品的主体地位。

02.融入名人和明星文化
波普艺术的另一大主题就是名人和明星文化。

好莱坞、电影、电视、杂志、报纸充斥着整个现代社会,因此,Andy Warhol说道:“在将来,人们只需要15分钟就能出名。


就像五六十年代所有波普艺术元素一样,名人和明星是供大众消费的产物,其中最显著代表就是波普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玛丽莲梦露和埃维斯·普里斯利的形象。

《Vogue Italia》这期封面将东西方元素进行结合。

设计师Steven在作品中将Warhol的玛丽莲梦露形象的经典设计重新进行诠释。

Warhol的玛丽莲梦露系列同样为《Tatler》的封面设计带来灵感。

设计师将凯特王妃的肖像进行四种不同的饱和色处理,最后把这四张图片拼接在一起。

03.借鉴大众传媒元素
由于战后大众媒体对名人文化和消费主义进行大力宣扬,当时的艺术家便纷纷借鉴与大众传媒相关的元素。

他们从电视、杂志、连环漫画等视觉媒体中汲取灵感,将杂志设计成漫画形式,并加入著名的产品和人物形象设计。

Michael Hendrix设计的这则政治海报使用了杂志或报纸的剪贴画设计,模特帽子上印有特朗普的政治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而模特的黑眼圈则暗指特朗普煽动性的暴力倾向言论,这和充满希望的口号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

Alexandra Bruely也在《British Vogue》杂志的设计中加入了大众媒体的视觉元素。

他利用Warhol设计的Campbell汤罐头包装来展示一系列珠宝,巧妙地打破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的屏障。

04.表现普通物件
艺术家将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融入设计中,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橱柜里唾手可得的工具,都可以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上图的作品不仅把日常物件上升到高雅艺术的格调,而且也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融入大众生活中。

Andy Warhol之类的设计师十分善于通过设计把大众物品改造成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

价格低廉的美式快餐近年来越来越受大众欢迎,设计师Kissmiklos将这一视觉标识结合高雅的设计,创造出这个十分有趣的作品。

他把各种汉堡和饮料的图像符号设计成LV风格的图案。

Erin McGuire在零度可乐包装的基础上使用了像素级设计,他的灵感一方面来自八十年代的电子游戏《太空入侵者》,另一方面来自设计师Invader在巴黎设计的像素级作品。

05.放大和重复
为了让大众理解消费主义和艺术的通俗性,艺术家常常将日常物件进行放大和重复排列来创造醒目的视觉效果。

Hani Douaji为一个无糖口香糖产品设计了这款极具创意趣味的包装。

红嘴唇占据了中心区域,而且嘴张开的大小刚好能够让产品作为一颗颗露出的牙齿。

Wei Yi Boo设计的Chupa Chups棒棒糖广告不仅像Warhol的梦露系列一样将棒棒糖的形象符号进行重复排列,而且也从大众文化中汲取形象设计的灵感。

每一根Chupa Chup棒棒糖都代表一部动画作品,包括米奇和米妮、玛丽兄弟等等。

06.设计元素的独立性
波普艺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脱离情感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把各种设计元素与其存在的现实环境进行分离。

例如,在静物画中,香蕉和水果盘是一个整体,而在Warhol这个波普绘画作品中,香蕉是一个被放大的独立的设计元素。

除了与现实环境进行脱离,波普艺术常常会把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融合在一个设计中,借此表达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名人的主题。

Alfred Eisenstaedt的《胜利日之吻》是最著名的黑白摄影作品之一。

Van Orton设计工作室把这个摄影作品融入Sisley的橱窗设计中,并且运用饱和色彩和鲜明的线条来体现波普艺术风格。

Twice工作室设计的这则海报不仅使用了经典的波普设计元素——高饱和配色和黑色的粗线条,而且还融入卡通角色的抽象设计。

07.剪贴画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师将一些相似或不相似的图像元素进行组合,创造出具有时尚内涵的作品。

大多数组合元素是直接从杂志、漫画、广告等批量生产的图片作品中直接截取出来的。

这种设计手法通过创造流行产品和大众之间的类比来达到艺术或文化表达的目的。

Snask为《华盛顿邮报》的“Favorite”主题封面设计了一系列字母造型的物品,并组合成单词“favorite”。

澳大利亚设计师Heath Killen在这个作品中融入了杂志和照片的图像元素,通过排列、叠加、放大、涂色等方法为展览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创造内涵。

08.对图片进行叠加、复制、组合
无论是拼贴还是重复,波普艺术都是通过叠加、复制、组合的方式进行图像设计。

这个作品中的图像组合反映了战后社会的日常生活,而重复的设计手法强调了当时十分受欢迎的一些元素。

Sagmeister & Walsh的广告将一系列元素进行组合,创造出卧室的感觉,而且加入了波普艺术典型的漫画式线条和色彩,巧妙地将三维空间转化成平面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Mojoko在这个“红花油”作品中用大量图像元素的堆砌给观众带来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其中囊括了亚洲和西方经典的漫画形象。

09.使用饱和色彩
战后涌现了大量包装花哨的产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色彩。

亮色能够传达乐观主义和战后富裕的物质生活,因此,波普艺术设计师常常使用高饱和的荧光色来创造生动的视觉效果。

Reynold & Rayner为Waldo Trommler彩漆设计了这一系列绚丽的包装。

为了达到醒目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将黄、绿、蓝、粉、紫、红等鲜艳的颜色进行搭配。

Kissmiklos在这个作品中直接借鉴了波普艺术的漫画设计,他使用明亮的饱和彩色和漫画风格的插画巧妙地隐藏了热水箱的存在。

10.鲜明的线条和色彩设计
清晰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设计是波普艺术的典型象征,而且常见与大众媒体图像的商业设计中。

许多艺术家都是在商业设计领域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因此,他们十分善长漫画设计等用于大众媒体图像的设计风格。

Jan Baca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十分清晰,其美学风格来自Roy Lichtenstein的著名画作,并且体现了倡导消费和物质主义的波普艺术主题。

H 7的Juice Up系列产品包装同样也运用了鲜明的线条和色彩,每一个包装都
把水果元素进行放大来反映果汁产品的口味。

艺术和设计是文化和社会的表达手段,就像波普艺术用于表现现实的日常生活。

在设计中加入波普艺术元素不仅能够让你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而且也会增强设计的辨识度和记忆点,使作品更受欢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