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位职责)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岗位职责)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岗位职责)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内容摘要: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基础的核心内容。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的形式、特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正确把握公共财政的职能,分析存于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壹、公共财政的概念是指国家(政府)集中壹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且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于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1)公共财政是壹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作为建立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且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壹种缺陷财政,政府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壹基本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越位”和“缺位”;(2)公共财政是壹种服务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集中代表的国家,其活动和存于的根据就于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是壹种民主财政,是按社会公意公益来进行的壹种社会集中性分配。

他要求最大限度实行民主政策。

于市场经济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通过公民的买卖来作出决定,而必须通过壹定的政治程序即所谓的“政治投票”作出决策。

公共选择主要体现为通过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审批政府预算和决算。

;(4)公共财政是壹种法制财政,市场经济是壹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于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其表当下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无论是开征税收、设立规费项目,仍是发行国债,均必须按照壹定的法律程序办事,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征收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表当下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各项公共财政支出均要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安排,预算审批必须公开透明,依法来进行。

;(5)充分接受明主监督,公共财政是壹种受制财政。

公共财政的形式,亦即公共财政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取决于税收收入。

当然仍有壹部分来自其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形式。

常见的其他收入形式有罚没收入和通货膨胀税等。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

这也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四个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是指将壹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于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壹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壹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收入分配职能。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于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

于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壹般会以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于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

这种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节。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手段来实现。

调控经济职能。

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扩大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政府税收,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时,实行趋于中性的财政政策。

监督管理职能。

于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均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

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均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政令统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更需要强化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

当然最近又有人认为公共财政具有反腐倡廉职能,能够简称为廉政职能。

所谓公共财政的廉政职能,是由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开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公共财政是公共资源,而腐败的产生于于偷窃公共资源,不正当地运用公共资源。

公共财政仍是阳光财政,而公开透明是廉政建设的本质要求。

三、我国财政职能存于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财政职能弱化,许多应该做的事无力去做,“缺位”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于于财政收入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滑,财政可供分配的资金总量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公共财政所应承担的公共需求的要求,影响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于许多方面,职能作用仍不到位,具体表现,壹是属于公共需要的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公路、铁路、港口和城市公共设施等等方面的投资缺口很大,形成壹些瓶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政不得不采取大量举债的方式来弥补这方面的资金不足,从而不断地加重了财政的债务负担。

二是管理仍比较薄弱,漏洞较多,财源和资金流失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有近四万亿的国有资产,这么壹大块家底,应该创造出巨额财富,但实际上,这块资本的运用效率是很低的,而且每年均于以不同的方式流失。

我国的资源全部属于国有,但长期以来,忽视从价值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到目前为止,对国有资源的家底也没有搞清楚,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是无价和廉价开采使用,相当壹部分价值流失了,国家财政从资源利用中获得的收入是很有限的。

三是大量的非税收入依然游离于预算之外。

分配关系扭曲,分配秩序混乱,愈来愈多的部门直接参和收入分配,各种基金、收费等预算外收入大幅度增长。

四是税收征管不力,税收流失也相当惊人。

我国每年的税收流失均以成百上千亿元的数字累积着。

这里面有随意减免税的原因,有偷漏税的原因,有征管手段落后的原因,有税收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制化程度不高,税法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基层把税收任务比税法见得仍重,超额完成税收任务能够分成、得奖金,执法不严却无人追究,造成应收不能尽收的局面很难扭转。

壹部分税收收不上来,财政职能的弱化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应强化财政的收入机制,强化税收管理,严格坚持公平和效率原则,解决好税收的征管体制问题,提高财政的俩个比重。

财政有了钱,职能弱化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2.财政供给制分配方式尚未完全打破,国家财政仍包揽过多,通常说的“越位”问题仍然存于。

这些年来,财政改革多半着眼于旧体制存于的统收问题,而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依然存于,财政职能范围仍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于很大程度上仍受着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制分配方式的影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这里面突出的问题,壹是财政补贴仍过于沉重。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俩大类,但长期以来,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保持物价水平的平稳,使相当壹部分国营企业的产品价格水平,虽然放开了,但仍和价值存于着严重背离的情况,企业亏损负担沉重,财政承担着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

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补贴快速增长,由1980年的250.14亿元增加到1990年959.68亿元,年均增长14.4%,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8%上升到24.9%,上升了6.9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支出供给范围仍然过宽,不仅包括了公共需要范围里的开支,而且仍承担着大量竞争性运营领域里的开支,如补充企业的资本金,安排重点企业生产建设性支出等等。

三是于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对基数的确定,是根据“保存量”(即保证1993年地方政府的既得财力)的原则,利用基数法得到的。

这样壹来,原体制中壹切合理不合理的因素均囊括于内,等于承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所得。

为此,主要应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且和此同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预算管理粗放,约束力不强。

政府财政预算应是规范财政收支活动的基本手段,是壹项非常严肃、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但我国于财政预算的执行中的管理壹直存于着严肃性和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壹些资金的使用往往是领导干部壹句话、壹个批条,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就划出去了。

本来国家预算是经过人大审议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预算,可是具有长官意志的财政支出现象却于各地区、各部门甚至中央财政支出中均有体现。

这种权大于法的非规范化、非法律化的财政支出管理行为,不仅违反了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也造成了财政职能的弱化。

具体问题表当下,壹是预算编制方法粗放。

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支出预算编制方法主要采用“基数法”,即新年度的支出预算于上年支出基础上考虑下年度新的增支因素后确定,这种方法不科学、不规范,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二是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三是预算支出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随意购置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预算资金不按预算目标使用,挪用、挤占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预定的支出计划的落实;采购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产生腐败现象。

四是预算外财政资金的大量存于。

预算外资金虽然也是财政性资金,于壹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预算内资金的不足,但由于其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预算上难以控制。

同时,大量合理和不合理收费的存于,壹方面冲击了正常的国家税收,另壹方面也挫伤了群众的纳税积极性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所以,应加快脚步,建立保证财政职能发挥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更需要建立壹套和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

而现实的情况则是,到目前为止,真正通过立法的,只有“预算法”和“会计法”,于几十个税种当中,只有“个人所得税”通过正式立法,其余仍均停留于按国务院有关条例征税的阶段。

大量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有的是出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有的是出于部门利益出台的壹些相互碰车的规章制度,法制不健全和法制环境紊乱是客观存于的事实。

比如于目前开征的税种当中,大部分是以行政部门条例或者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征税依据,仍有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只能依靠部门行政文件进行解释、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