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考纲课标解读】重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考点概括梳理】1争取和平民主(1)重庆谈判①原因:蒋介石采取“”的策略。
②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最终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
2解放战争(1)开始:1946年6月.周目党军队进攻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对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率军队挺进大别山。
(5)战略决战:从1948年秋开始,先后发动、、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战争胜利①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②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3胜利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的胜利【重点难点突破】南京,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许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材料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阅读下面三幅图:请回答:图一图二图三(1)上图中在南京发布的是,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图二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年的时代最强音,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呐喊。
这个共同的理想是什么?(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
请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阅读下图(4)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四(5) 影片《南京南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于什么时候?【考点强化训练】1、“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无关的是 A、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提出 B、参加重庆谈判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拒绝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编2、某同学用下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作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主题应为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C、国民党政权被推翻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3.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其中的转折点指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5.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蒋介石的哪一个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B.“不抵抗政策”C.“和平建国”D.“假和平、真备战”6.右图是《挺进大别山》海报。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 .进行平津战役7.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全在于共党。
”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8、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高考真题再现】1、2007年高考广东卷)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可判断当时全国人民渴盼和平,反对内战,和平建国。
【答案】A2、(2009年潍坊模拟)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其真实用意是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蒋介石一方面叫嚣消灭共产党,一方面又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之所以出现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就在于其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既定,但由于内战准备不足,所以走出了这步缓兵之计。
【答案】A3、(2009年合肥模拟)“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作战地点、占领地区、战役影响等即可判断为渡江战役。
【答案】 D4.(09泰州期末)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力挽狂澜”指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灯塔指引”指的是在延安的党中央对中国革命的指引,其时间为1936——1949年,党中央迁往西柏坡前;“进京赶考”指的是1949年中共中央迁往北平。
【答案】 C5.(广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9月考)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 B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答案【考点概括梳理】【答案】1.(1)假和平、真内战;(2)双十协定;重庆;2、(1)中原;(2)运动战(3)陕北、山东;(4)邓小平;(5)辽沈、淮海、平津(6)国内和平协定;南京;3、(1)新中国(2)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重点难点突破】【答案】(1)《资政新篇》、洪仁玕、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 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坚定的信念、革命英雄主义等。
(4)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覆灭。
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考点强化训练】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抗战胜利后,中共顺应民意,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在此会谈中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要求,并积极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因此,中共赢得了民心。
在重庆谈判上,中共同意在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上改变全国军队,但为国民党所拒绝。
【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研究能力。
此图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答案】C3、【解析】本题不能只看到材料中几次出现的“转折点”三个字,那样似乎所有选项都有道理,而应该把“转折点”的意思搞清楚,“转折”不是结束,而是从什么变为什么。
再细细看材料,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往近处看,过去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被国民党蒋介石围剿、封锁、进攻,在总体上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什么时候这个局面开始发生变化,那就是在“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后;往远处看,既然蒋介石集团与美英等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攸关,那么“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也就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更何况1928年-1947年正好是二十年,就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时期。
【答案】D4、【解析】三个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的大决战。
从材料中的“西柏坡”也可以联系到七届二中全会,那样也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5.【解析】漫画中的人物,一方面拿着和平法案作幌子,一方面磨刀霍霍,可以看出这是“假和平、真备战”的政策【答案】D6、【解析】综合“1947年”“大别山”等材料信息,可知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答案】A7、【答案】B。
8、(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五四远动》;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