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新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4.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0.03
教学效果
(10分)
1.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
0.04
2.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0.03
3.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意思
0.03
板书及课件应用(5分)
1.板书的设计体现学习方法的渗透
0.02
2.课件的设计合理,有效服务教学
0.03
教学
行为
学习指导
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⑵示范操作熟练规范,演示清晰,指导范围大,针对性强,效果好,学生练习充分。⑶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20
教学评价
⑴评价方式多样,手段有效,促进学生发展。⑵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3)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人格。
20
课堂氛围
⑴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宽松、有序。⑵师生交流顺畅、有效,合作融洽。⑶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愿望。
学科
特色
学科知识
具有较系统、完整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
10
信息技能
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能力。
信息意识
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5、熟练、规范地操作计算机及其它教学设备,具备处理常见问题,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6、能熟练使用常用软件,能自己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并用于日常教学中去。
1分
1分
1分
1分
2分
2分
教学效果(6分)
1、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能主动与别人合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并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4
4学习条件
(1)有利于学生愉悦学习和教学目标实现。(2)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课件准备充分、适当。(3)硬件运转正常、稳定,软件安装到位且能正常运行。
6
教学行为
(16%)
5学习指导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演示、示范清晰、简练又有层次,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3)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4)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过程,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执教人执教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的具体内容
权重
教学目标
(15)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0.07
2.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可操作性强
0.08
教学内容
(15分)
1.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处理得当
0.05
2.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思想,任务设计合理
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6、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7、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大胆实践。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教学能力(8分)
1、教学语言准确、规范,富有启发力和感染力。
2、教态亲切、自然,有应变力。
3、板书设计简洁、规范,主题突出。
4、善于组织教学,能有效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0.05
教学方法
(25分)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逻辑性强
0.05
2.任务教学的实施目标明确,并能有效落实
0.05
3.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0.05
4.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05
5. 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有效结合
0.05
教师行为
20
教学内容
⑴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⑵熟悉教材,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3)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⑴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紧凑、灵活。⑵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环境
⑴有利于学生愉悦学习和教学目标实现。⑵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资源充分、适当。⑶软硬件系统安装到位且正常运行。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分
2分
2分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量表
姓名
学校
等级
得 分
班级
时间
课题
评价指标
分值
A
B
C
D
教学目标
(8分)
教学目标合理、明确、具体,符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实际。
8
8
6
4
2
教学内容
(8分)
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难度适中,能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并能有机渗透思想与道德教育。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2)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4
3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灵活,具有开放性。(2)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3)教学环节清楚、明了。(4)突出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或当地文化、课程整合等的主题教学。
5
4
3
2
教
学
内
容
30%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纲要和教材的规定
5
4
3
2
30
24
18
12
内容正确,安排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5
4
3
2
容量适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5
4
3
2
操作正确,有效指导学生上机实习
10
8
6
4
寓德于教,自然贴切
5
4
3
2
教
学
方
法
30%
运用启发式原则,方法灵活多样
5
4
3
2
30
24
18
12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1、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
2、有严密的科学性、思想性。
3分
3分
教学过程与方法
(14分)
1、能全面提示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联系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协作能力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学生活动
(24%)
8学习态度
(1)学生能明确自已的学习任务。(2)学生对学习活动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3)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9
9参与广度
(1)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2)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3)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时间充分。
9
10参与深度
(1)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2)学生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并进行认真地、有条理地思考。(3)能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
(15分)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0.04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0.05
3.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03
4.注意教学反馈,并有效调整教学环节
0.03
学生行为
(15分)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0.04
2.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效果
0.04
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与效果
0.04
新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项目
序号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设计
(20%)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实际、可操作强。(2)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
2课程内容
5
4
3
2
教学效果15%
学生思维活跃,上机操作积极有效
5
4
3
2
15
12
9
6
及时反馈,有效回授,目标达成率高
10
8
6
4
综合
评价
总分
等级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赋分
教学目标(6分)
1、能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关系。
2、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
3分
3分
教学内容(6分)
8
8
6
4
2
教学设计
与实施
(38分)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8
8
6
4
2
教学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交流渠道畅通,双边活动性强。
8
8
6
4
2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积极,敢于表达和质疑,课堂气氛活跃。
13技术应用
能恰当地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技术运用取得明显效果。
3
14实践操作
教学注重实践,教师示范操作熟练规范,指导范围大、效果好,学习练习充分。
4
15信息意识
挖掘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适时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养成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3
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