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


槐里huái 首虏lǔ 秩八百石zhìdàn 勒兵lè 上山陈zhèn 骁骑xiāo q í 详死yáng 睨n ì 暂腾zàn 赎为庶人shù 颍阴侯yǐng 呵止hē 没镞mò zú 麾下huī 讷口nè 骠骑piào 数自请行shuò 数奇jī 愠怒yùn 糒醪bèi láo 食其yìjī 自刭jǐng 悛悛xún xún
艺术手法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 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 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 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 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 叙述之中。
艺术手法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的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 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 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 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 ,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文本研习
1.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嫌他运气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 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 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1.李广为何难封侯,有几个原因? 客观原因: 1、文帝景帝不重视国防军事,以和亲作为外交政策,重用 文官,李广虽屡立战功,但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汉武帝虽重视军事,但任人唯亲,重用卫青,霍去病, 李广利等外戚,并为这些人创造比李广优越的后勤和战斗条 件,使李广作战既艰苦又难有战功。甚至有时故意让李广失 败以衬托别人的功绩。并且在封赏时也极为不公。
李将军列传
不 虚 美 不 隐 恶
司马迁
文学家笔下的李将军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歌行
高适
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 李将军。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人物简介
李广(?-前119),汉初名 将。汉孝文帝十四年(前166), 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其“家世 世受射”,卓越的骑射本领使他在 战场上“杀首虏多”,授为中郎( 即担任侍卫皇宫等职务的官员)。 他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虽 战功显赫,但一生受压抑,郁郁不 得志,终以悲剧收场。
文本研习
2.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1.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 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 重要。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 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 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人物形象分析
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优点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 其一,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 、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 其二,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 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 。 其三,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传中所 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文本研习
1、这一小节写了李广什么事? 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 2、由上述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广的什么特点?(注意李广 最终是如何逃脱的) 可看出李广有娴熟、高超的射技 。 3、李广脱身后,遭到了汉朝执法官的判决,判定了李广 哪些罪名? “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第四节
•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 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 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 ,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 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 而斩之。
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 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 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 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 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 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 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文本研习
主观原因: 1、李广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将,但缺乏战略意识, 尤其缺乏统帅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从他平时领军不重 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在战场上过分倚仗个人的战斗 素质就能看出。 2、他缺乏政治意识,一直以军人朴素的观念看待处理 问题,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易成为政客的牺牲品。从他 杀俘,自杀就能看出。
• 第四部分(11段):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 景仰。
第一部分
•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 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 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 ,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 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 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 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 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文本研习
1、在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 ,作者写了李广的什么事情? (试用文中的话回答) “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李广解鞍惑胡骑” 2、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 从上述事情中可以看出李广身上的什么特点? 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 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 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 将品质。
缺点
李广官职变动情况 • 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 • 景帝时:上郡太守(两千石) • 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 守(两千石) • 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
李广悲剧的深层原因
一、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 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 足道哉!”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景帝)赏不行。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 单于,恐不得所欲。 二、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第二部分
•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 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 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 第 三 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节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 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 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 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 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 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文本研习
1、这一节写了什么情节? 斩霸陵尉 2、这一情节对塑造李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如实写了他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 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 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 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 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 伤云。
内容提要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 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 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 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 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 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 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 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 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 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 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 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 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艺术手法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 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 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 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 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 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 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 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 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 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 真是精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