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月球之谜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月亮上有一个美丽的宫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还让李白思念自己的故乡。
6、点拨:(月亮是通俗的叫法,在天文学中,应该叫月球,它是一个天体)。
“悬”上面是两横;“幕”下面不是布,是一个大字,加一个巾字。“任”的最后一笔是短横。“龄”左下部分里面是“人”字。
学习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学习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夜幕、降临、悬挂、奥秘、努力、任何、估计、年龄、探索”等词语
幕、悬、奥、努、撒、藻
2、朗读课文,相互评价。
对听写全对的小组及时提出表扬。
二、设问导学
一、理解课文。
(一)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人们在月球上做了那些有趣的实验?结果怎样?
3.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人类打算怎样解开这些谜呢?
三、达标检测
一、我会连
皎洁的 景色
巨大的 关系
奇异的 阳光
美好的 努力
灿烂的 月光
密切的 遐想
二、听写生字
幕、悬、奥、努、撒、藻
开火车认读,连线。
小组长批改后,进行更正,共性问题及时全班强调。
四、总结提升
月球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神秘的,月球上还有许多没有解开的谜,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吧!
五、拓展延伸
用本课生字开展一个组词,扩词比赛。
22.月球之谜
学习内容
月球之谜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二、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写写你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举头望明月,大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四、总结提升
月球是个神秘的世界,但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让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登月的研究员。
五、拓展延伸
点拨一:朗读这一段,语气要轻柔舒缓,读出月亮之美和赞美之情。
点拨二:最后一个自然段由省略号构成一段,省略号的作用是代表内容的省略,表明月球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具有了开放性,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预设:只要----就---
三、达标检测
一、换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2、(出示图片1),在你的印象中,月亮美吗?(引出课文第一句话:)
(1)自由读一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2)齐读。
(3)(点击课件)每当夏日的夜晚,你静静地坐在树下,仰望站皎洁的明月,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
(4)我们班同学很会遐想,和大家一样,自古以来,人类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美好的遐想:
5、其实这些人类一直在探索。经过巨大的努力,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宇宙员登上月球,一起探索——(板书课题:月球之谜)吧。
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请结合你们的资料,你还能提出哪些月球之谜呢?
板书设计
种种不解之谜
尘土杀菌水藻鲜绿
火山活动月球年龄
教学反思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导学环节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教师引导及评价
个性修改
一、预习检测
1、请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一小组读一段,展示课文朗读情况。
2、读词语。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奥秘 努力登上任何荒漠细菌撒在水藻估计黑沉沉
年龄古往今来一旦一项
(先小组内读一读,再请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全班进行更正,跟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3)、提示学生想象交流: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月月兔、嫦娥、桂树吗?…
补充材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在大诗人李白的眼里,月亮是一个——(白玉盘)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上住着——(嫦娥)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展示。
二、语言文字练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改成陈述句)
(2)“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①把“一旦……就……”可以换成什么关联词,句子依然通顺,句意没有改变?
②用“一旦……就……”写话。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
(一)月光引发遐想
(二)种种不解之谜
(三)继续探索月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导学环节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教师引导及评价
个性修改
一、温故互查
1、听写生字。
6、课题为什么不叫“月亮之谜”呢?
二、读文本,理脉络
1、五分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温馨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哪些是已经解开的谜,哪些是还未解开的谜?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展示汇报。
三、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说说积累到的词语。
指名汇报
4、说说理解的词语。
先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
在朗读课文是,对于学生有错的地方及时进行更正。
评价:提醒学生进行倾听,补充对的加分;补充别人已经说过的扣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设问导学
一、说遐想,导课题
1、猜谜激趣: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打一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