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选材和组材
材料的来源
*来源于生活: 通过观察直接获取材料。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 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来源于书本: 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将会发现一个 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选材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永不停息,我们能不能把生活这条河原封不动地搬到作文中去呢? 不能。 这就要求我们要像摄影机抓拍镜头一样去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要取舍即选择。
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材料 空:找不到感点、感情空洞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选材(围绕中心)
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中心?
1、我在学校长疮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 “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 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材料的来源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 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 补充啊! ”
通过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材 料。
例如:《告别不是悲伤》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文成入蕃,是 和平的彩桥。勾践离国,是坚毅的奋起。屈原投江,是感人的忠心。他们独步汗青,以身世告人:告别不 是悲伤。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 作文才会有感染力。真实、本 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3、更要情真
情真——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 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 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 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 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 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新颖 (优选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
生活气息的材料。)
1、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 不太注意的材料。
2、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 或新体验的材料。
3、有新鲜的时代感(反 映新思想、 新风尚、新特点)的材料。
(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 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 迪。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 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 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 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 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陪我连夜把文具盒 送回别人家。
4、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 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5、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 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现状:
许多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会很 头痛、很惧怕。
没有什么可写的,写作文就像 是挤牙膏。
……
记叙文 选材组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材料,缺乏材料,即使再高明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写作。 那么材料从哪里来呢?
材料的来源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他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 累。他的小说大部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年历次重大历史 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
《成长路上的风景》
• 初三忙中景:班任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个吊兰的枝丫,插在仅有一点土的冰淇淋盒里,每日浇水,真担 心他们假期后会死掉。开学收拾卫生,直奔那个窗台,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长大了,而且又生了新枝 蔓……每天埋头学习,偶尔累了,抬头望一眼空调上日渐长大的吊兰,放松了许多,连植物,都在拼 搏……多好的风景!
典型:
最具代表性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 最能打动人心
•最能表现中心
三、选材要新颖别致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更要在 “真”、“小” 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字。试想: 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 “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 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 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 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 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厌。因此, 要想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选取新颖别 致的材料。
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 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 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 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 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 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 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 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有机会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二、选材(典型)
作家魏巍在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就 从最初采访得来的一百多个生动的示例中,选出二 十多个事例来写。后来发现者众多的事例有的味淡, 有的雷同,有的中心不明确,便精简为五个事例。 最终写成本文时,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松骨峰战 斗、火海中救童、防空洞谈心。这三个材料能从不 同侧面反应我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起到“以少 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此充分的表现力 自然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使读者的心灵更受感
《花季里的阳光》
• 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昨夜下的雪在温暖的阳 光和习习的寒风交织成的网中慢慢地融化,我和妈 妈默默的走在大街上。早晨在家的时候,看着满天 的阳光就以为不冷的我却忽略了冬日的寒风,不肯 戴围巾就出了家门,刺骨的寒风争先恐后的从领口 往里钻,怎么挡都挡不住,冻得我瑟瑟发抖却不敢 让妈妈发觉,妈妈终究看出了我的异样,她把围巾 摘下来给了我。原以为她会狠狠地骂我一顿,但她 帮我戴上后却什么也没说,继续无言地走着。习习 的寒风没了,只剩下那满天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我 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