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1.认识“徽、谜”等15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3.从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纯真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中,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1▶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根据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意。
重点指导“唇、嘱”的读音,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习多音字“强、济”。
2.阅读理解运用“先读通,再读懂”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读自悟。
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体会其精彩之处。
3.表达运用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结合小标题,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1.导入新课。
(1)理解“男子汉”的含义。
①板书“男子汉”。
②课件出示“男子汉”在词典中的含义。
男子汉: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③师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理解“男子汉”。
a.师引导: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b.示例: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2)师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
①师指导: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性。
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②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揭示课题。
(1)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件出示:我们家的男子汉。
(3)师引读课题。
3.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相关资料。
(2)师读简介;生齐读。
【设计意图】词典中对“男子汉”的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它。
通过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强调课文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为下面解读课文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能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小男孩的特征。
●结合小标题,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2)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2)读准字音。
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强调:“唇、尚、嘱”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
“尚”单独读“shàng”,在“和尚”一词中读轻声“shɑng”。
②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③认识多音字。
a.课件出示“强、济”2个字。
b.师指名认读。
c.师引导:你知道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吗?d.生交流。
(出示“强、济”的读音)3.整体感知。
(1)知晓主人公。
①师引导: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②预设: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板书:小男孩)③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
a.师引导:谁能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b.示例: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勇敢、刚强……(2)感知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②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③体会小标题的作用。
a.师指名读小标题,引导:你认为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生交流。
c.师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
(3)探究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②生交流。
示例1:文章由开头语、主体部分、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示例2:主体部分按人物性格特点用小标题形式呈现。
4.再读课文,明确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课文篇幅较长,请再读读课文,把各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
(示例: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设计意图】借助列小标题的独特表达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知道用列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并借助列小标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合作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1.回顾复习。
(1)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2)生交流。
2.师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从而提高这节课的学习效率。
板块二合作探究,体会情感1.生自学主体部分。
(1)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思考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感情?(2)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问题。
(3)生读完后分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师指导交流第一部分:他对食物的兴趣。
(课件出示段落)示例:“爽气”写出了他的男子汉性格。
“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吃得极有滋味,同时写出了作为小“男子汉”的爽气。
(课件出示关键词句)a.(课件出示段落)指导朗读。
(读出小“男子汉”的豪气)师:“等上三刻钟”足见小“男子汉”的“耐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可见他的专心与执着。
b.(课件出示段落)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小“男子汉”的执着、率真。
(板书:执着率真)师引导:“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理。
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激凌、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能吃,他就不能忍受了。
“小心”表现了“他”在提问时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理。
②师指导交流第二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
a.师引读: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生: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师:小男孩开始渴望——生:独立。
b.师引导生概括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这一部分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件具体的事例来描写小男孩追求独立的?示例:要求自己买东西和自个儿到小店换橘子水。
c.生默读课文,师引导生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并引导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师引导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中感受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小男孩渴望学会独立的热情。
(相机板书:独立)师引导生抓住“我”心情的变化,体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③师指导交流第三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师引导: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几件事来突出小男孩作为“男子汉”的什么性格?预设: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这两件事都是他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沉着、刚强、成熟。
(板书:沉着刚强)师指导:从“坦然接受”“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可以看出他遇事能勇敢去面对的态度,使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更加鲜明。
2.体会作者的情感。
(1)师引导:通过学习三部分的内容,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向往独立、沉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你们喜欢这位小小“男子汉”吗?(生交流)(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师指名读,引导: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什么?②示例:作者对小“男子汉”深深的喜爱之情。
3.课堂总结。
(1)生大声读课题。
(2)师引导: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3)师述:这不仅是一个男子汉的长大,更是一个生命的成长,作者不仅是在介绍他们家中的一个小小男子汉,更是在歌颂一个健康生命的成长。
健康的生命,成长的生命,是最美丽的!【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进行品味学习,同时,拓宽对“男子汉”一词的理解,它是作者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产生的“理解”和“爱”。
“男子汉”这个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更是寄托了作者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结构比较特殊——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
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要求学生说出本课与一般课文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小标题,并告诉学生小标题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教学中,结合小标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关注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2.以读促悟,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各种方式读书,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
如自学第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从哪里能看出他对食物的兴趣很大,再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他对食物浓厚的兴趣,体会小男孩说话的语气、当时的心情,感悟他执着的性格特点。
3.学会概括,积累语言。
类文链接本文作者运用了小标题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结构清晰。
学习各个部分时,我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语言,达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良好效果。
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
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着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在一课时内,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勇气和敢于面对挑战的意识。
教学理念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挂图、幻灯片等)。
2.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趣阅读1.(板书:男子汉)你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生1:顶天立地,敢做敢当。
生2:正直无私,心胸宽广。
2.看来每个人心中的男子汉都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安忆笔下的男子汉又是什么样子的吧!3.师补全课题,生齐读。
了解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是作者姐姐家的小男孩。
4.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生简介作者)设计意图: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