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设计及思维导图精编版

圆设计及思维导图精编版

圆设计及思维导图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主题单元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2、借助实物画圆
3、师: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自读课本例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②认识圆的圆心。

③认识圆的半径。

三、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讨论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合作交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我们知道了圆的画法,名称,特征,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课件展示)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③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④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五、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课件展示)
六、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操作导入
谈话引入,并指名说说怎样测量圆的直径。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形物体(圆形铁环、一元硬币、塑料胶带或其他任意一个圆)。

学生独立测量圆的直径,比一比谁量得最精确。

组织交流。

二、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圆形铁环。

谈话: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上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同桌讨论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圆的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量出这个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尝试测量。

(可能会想到把铁丝剪开、拉直,再测量铁丝的长。

)
指名介绍方法,并上台进行测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币。

提问:你能测量这枚硬币的周长吗
指名说说方法,学生动手测量。

3.猜测联系。

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也可能会提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14倍)
谈话: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这很好!不过猜想只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4.研究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把你们小组测量与计算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学生活动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汇报。

提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12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提问:读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还想知道些什么提问:为什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圆周率的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
5.推导公式。

四、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2.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3.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2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五、课堂总结(略)。

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与其空洞、机械的所教,不如放手让学生去学,大胆地去猜想,进而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的猜想。

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知,对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猜想实践的空间,对理解运用圆周长帮助是很大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