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1
强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 灵活性的统一
注重掌握信息,分析趋势,预测未来。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含义是只有充分了解对方和自己,才能 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还说:“用兵之道,计为首”,这里 的“计”就是计谋、战略和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5
唐诗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橱下 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 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塑造自己的公共关系形象。语虽浅 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我看来是中国古 代公共关系杰作。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国外古代的公 共关系思想与 活动
4
借鉴与吸收
我国古代公共关系思想和活动在各个方面 都有体现,古代智者已经闪耀出不少公共 关系思想的火花。 我们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公共关系的同时, 需要挖掘和整理我国古代公共关系思想和 活动的精华,丰富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6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思想萌芽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思想指我国19世纪中叶 以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一定公 共关系思想和趋向。 就其性质讲,是一种类似于公共关系的 “准公共关系”;就其历史归属讲,它可 以是公共关系的前史或“前公共关系”。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第二章
公共关系 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
中国准公共关系思想 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现代公共关系形成与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一种 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一种崭新的职业,是 在国外尤其是在英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3
中国古 代的公 共关系 思想与 活动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3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没有产生一 定目标、规模及系统的经常性的公关活动。 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经 济还相当落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还 比较简单,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较少涉 及经济领域。 传播手段简单 :靠智者的演讲才能和智谋 来说服、打动影响他人。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6
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炳麟、邹容、陈天 华为代表的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做了大量宣传 鼓动和启发各界群众觉悟的工作。 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鲜明的树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旗帜。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9
守信用,重信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等等,都 是强调要守信用。 中国古代商人在门前挂着“真不二价”、 “童叟无欺”的牌子,以使其真诚可信。 这与现代公共关系中主张建立信誉、取得 公众信任与支持的原则一脉相承。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4
近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及活动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这一时期,清王朝日益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列强采 用政治、军事、经济等种种手段,瓜分中国。 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祖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涌现 出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龚自珍、林 则徐、魏源、洪秀全、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 中山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他们的思 想中,已包含有现代公关的思想。
8
重视民心所向,调节施政措施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的与人为善的交往原 则;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 得民也。” 兵家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推崇“不战而 胜”,不迷信暴力; 纵横家则鼓吹“远较近攻” 的政治、外交政策。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7
宣传鼓动工作
发行报刊,著书立说,广泛宣传革命主张, 影响社会舆论,争取各界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爆发,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黑 暗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5
中国近代公关思想的特点
民心可用:林则徐极力主张“知民情向背而顺 导”,强调要“俯顺舆情”、“为民请命”。孙 中山指出:只有民众才是成功的根本。 正确处理中西关系:被称为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 魏源,提出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则翻译 介绍了西方的著作。一些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提 出了“中体西用”之说等等。 君臣民之间的关系:在君臣民之间的关系上,提 出了君民共主思想和大同思想。
7
公关思想寓古代政治活动之中
正是人类早期的“准公共关系” 或“前公 共关系”,为现代公共关系的思想的产生 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的发 展创造了社会历史条件。 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韩非子、董 仲舒、王安石等安邦治国方案及政治活动 中体现了古代公共关系思想。
2017年7月25日5时5分
12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活动
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各路诸 侯争霸称雄,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国开展了大 量的内外交往活动,这是中国古代公共关系活 动丰富多彩的时期。 许多堪称公共关系传活动家的人物:邹忌、毛 遂、管子、晏婴、蔺相如、苏秦、张仪等。 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域,其目的是建立统治者个 人或国家的信誉,协调各方的关系。主要表现 在广开言路以求治国方略,广结善缘以求化干 戈为玉帛,注重治心以求得江山长治久安等。
10
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和的 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皆对人际关系提出了较深刻 的见解,在客观上导致形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的“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 念体系,诸如“和为贵”、“两和皆友,两斗皆 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但主要偏重于政治、道德范畴,对经济各方面涉 及很少;在意识层面较发达、完备,在具体操作 层次上缺少规范化的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