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

压强、浮力易错题讲解一.选择题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

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2、(上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兵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里吹气,并将开始顶住兵乓球的手指移开,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B.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C.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3.(长春外国语)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2所示,结果是()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4(长春外国语)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铝B.F木<F铝C.F木>F铝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图7 乙甲A .上浮一些B .静止不动C .下沉一些D .无法确定6、(浙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2所示。

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若不考虑常数g 的变化,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是A .浮力增大,ρ1<ρ2R .浮力减小。

ρ1>ρ2C .浮力不变,ρ1<ρ2D .浮力不变,ρ1>ρ27.如图7甲所示,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为GA 、GB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 、ρB ,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 、hB 。

若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 、pB 。

若将它们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物体静止后,如图7乙所示,A 物体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 B 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 ;若将B 物体取出轻压在A 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 。

若已知pA =2pB ,F1=,g 取10N/kg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A ? hB =2? 1 B . hB =0.04mC. pA- pB =200Pa D .GA+GB= ; F2< F18.如图8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 、B 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均为V ,所受重力分别为GC 、GD 的小球C 、D 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 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 球全部浸入液体中。

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 、pB ;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

要使C 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 球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 ,若用与F 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 球,可使它有V1的体图7 甲 A B 乙 积露出液面。

已知C 、D 两球的密度比为2:3。

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p1>p2 ; 2GC =3GDB .3p1=4p2 ;pA>pBC .3GC =2GD ;3V1 =2 VD .3pA=4pB ;3V1 = V9(房山).如图4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着体积相同的A 、B 两物块悬浮在水中,将细绳剪断后,物块A 漂浮且有52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 沉入水底。

则A 、B 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A .ρA=0.6g/cm3,ρB=2 g/cm3B .ρA=0.6 g/cm3,ρB=1.8 g/cm3C .ρA=0.6 g/cm3,ρB=1.4 g/cm3D .ρA=0.4 g/cm3,ρB=1.6 g/cm310(石景山).如图7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分别为V 甲、V 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质 量分别为m 甲、m 乙,两个容器A 、B 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1<ρ甲<ρ乙<ρ2,则:A. 若V 甲=V 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A 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甲:ρ乙 B. 若V 甲=V 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 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2C. 若m 甲=m 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 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乙:ρ甲D. 若m 甲=m 乙,将甲、乙分别放入容器A 、B 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甲11(石景山).小明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大,在密度小的液体中受的浮力就小。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图8溢水出水口 进水压力传感A B储水器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用实验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延庆)12.图6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

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A. p1 = p2 F1=F2????B. p1 > p2 F1 = F2??C. p1 < p2 F1=F2??D. p1 > p2 F1 > F212(顺义).图8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 ,上面压有一铁块m ,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a );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b );将细绳剪断后(图c ),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A .)121h h h -+(水铁ρρB .)122h h h -+(水铁ρρC .)121h h h -+(水木ρρD .)122h h h -+(木铁ρρ 13(顺义).如图9所示,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容器装满质量为m1的水后总重为G1;铝容器装满质量为m2的水后总重为G2。

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A .G1<G2,m1<m2B .G1>G2,m1>m2C .G1<G2,m1>m2D .G1>G2,m1<m214 . 图8是某太阳能淋浴器构造示意图,其中A 、B 是重为6N ,底面积为40cm 2,高为12cm 的两个圆柱体,通过细绳与压力传感开关相连。

储水器的底面积为0.5m 2,高为0.5m ,压力传感开关的作用是当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达到10N 时闭合,使水泵从进水口向储水器内注水,当拉力达到4N 时断开,水泵停止向储水器注水,此时储水器内的储水量为0.2 m 3。

当剩余水量为 4 m 3时又开始注水,(压力传感开关与储水器间的距离、绳的质量与体积、计算储水量时圆柱体排水体积忽略不计,g 取10N∕kg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6h 1 h 2 h 3图8 a b c图9A .储水器顶部到B 底部的距离是0.47mB .停止注水时圆柱体A 受到的浮力是2NC .停止注水时储水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4×104 PaD .压力传感开关与A 之间的绳长是0.17m15.(大兴)如图11甲所示,底面积为S1=690cm2的圆柱形容器甲内放置一个底面积S2=345cm2的圆柱形铝筒,铝筒内装一铁块,已知铝筒和铁块总重40N ,容器和铝筒均高20cm,铁的密度为×103kg/m3,g 取10N/kg,在容器中加适量的水,让铝筒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铁块从铝筒中取出,浸没在容器里的水中,水面高度变化了4cm ,如图11乙所示,容器中装有适量煤油,煤油中有一弹簧固定在容器底部,把此铁块放在弹簧上面。

则弹簧给它的支持力是 N 。

(煤油密度为×103kg/m3)16(怀柔).如图8甲是一个底面为正方形、底面边长l =20cm 的容器。

把盛有h =10cm 深的某种液体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边长a=b=10cm 、c=12cm 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放入这种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木块底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 N ,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 (g 取10N/kg ),由以上条件可以得出A .液体的密度为×103kg/m3B .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12.2cmC .以图乙所示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7.5cmD .以图丙所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下表面离容器底的距离是二.填空题:1(怀柔).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 放入水中时,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 ;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体B ,发现当杠杆C 端挂钩码图甲 图乙 图11 甲 乙 丙 图8a b c a b c l 图13A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 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

此时天平示数为70g 。

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 。

则物体B 的密度为 __________kg/m3。

( g 取10N/kg )2(西城).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20cm ,如图15甲所示。

将金属块A 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 ,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35cm ,如图15乙所示。

将金属块A 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1cm ,如图15丙所示。

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

则金属块A 的密度为 _________ kg/m3。

3(顺义).如图11所示,某同学把细沙放到一支细试管里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沙与试管的总重为1N ,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为33/101m kg ⨯至33/102m kg ⨯,刻度线部分的长度ab 为10cm ,求这个密度计上分别写有3/2.1cm g 和3/4.1cm g 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cm 。

4(海淀).如图10甲所示,圆柱形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500cm2。

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高为20cm 的圆柱形物块,物块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

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将其注满,如图10乙所示。

已知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F 随液体深度h 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0丙所示。

若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_________ P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