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2007年10月目录1、多媒体计算机室建设规范 (2)2、数字语言室建设规范 (4)3、互动课堂建设规范 (5)4、教育城域网建设规范 (6)5、校园网建设规范 (9)一、多媒体计算机室建设规范多媒体计算机室为信息技术教学和计算机应用和训练的场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个平台。
含计算机室、计算机辅房、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一、功能和要求二、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96㎡/间。
②湿度:20%~90%。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
④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6-2006)。
注意安装防火、防尘、防盗设施。
三、设计要求①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宜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③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
④学生计算机台若采用纵向排列,列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若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⑤计算机室的台凳摆设可采用环岛形组合平面布局。
⑥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
四、设备目录五、计算机辅房1.环境要求①使用面积:30㎡/间。
②换气: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控制环境温度,使稳压电源正常工作。
2.设计要求计算机辅房宜紧靠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之前在此换鞋。
应设置鞋柜,同时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器,灭火器材等,为方便监控,可用铝合金玻璃门窗与计算机室间隔。
六、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1.环境要求①面积和个数:设1间,面积30㎡。
②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室内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
③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
④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二、数字语言室建设规范数字语音系统是确保实时通话的无延迟、无断裂、连续清晰;系统设备采取结构化设计,学生终端和主控设备系统稳定安装容易,维护和升级简单。
一、功能:为学校提供语言教学与训练的设备和场地,同时需要解决人机对话的英语考试要求。
二、环境要求:1)使用面积:96㎡/间。
2)相对湿度:20%~90%。
3)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
4)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6-2006)要求。
三、设计要求:语言室宜设计在教学楼的上层,应相对远离运动场、音乐室、街道等声源较大的场所。
四、语言室的设备配置目录五、语音设备参数三、互动课堂建设规范一、互动课堂功能模式①无需黑板(或白板),板书的内容即可以按需要保存,又节约了擦黑板的时间。
②完全尊重教师习惯,只需一支笔即可以进行板书、又可实现对电脑的操作。
教师只需在讲台上对白板进行操作、写划即可。
③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操作交互白板(即电脑)轻松把多媒体课件搬上了黑板。
二、环境要求①适合各种普通课室、会议室等。
②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注意安装防火、防尘、防盗设施。
③以10m*8m左右,面积以在60~100平方米的普通教室为佳。
④互动课堂的电子白板安装要求不宜过高,标准是板离地面:80cm—100cm。
⑤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
⑥湿度:20%~90%。
三、互动课堂设备目录四、互动电子白板参数四、教育城域网建设规范一、硬件建设标准1.设计要求使用面积不少于90㎡,可分隔为两间:一间为中心机房,放置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如不间断电源、交换机、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
另一间是工作室,放置工作站、管理终端等,可以随时观察主机运行情况。
2.环境要求电源:交流电压220V(+10%),电源频率50Hz。
环境温度:18℃~28℃。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照明设计:照明光线均匀,距地面0.3m处的照度不低于300LX。
遮光:窗户装遮光窗帘。
机房空调设计:采用专用机房空调。
地面设计:采用抗静电的金属活动地板,其阻值在105Ω~1010Ω间。
墙面设计:选择不易吸附灰尘的防火材料。
消防系统设计:安装火警报警器,有消防装置。
3.设备要求1)供电系统:电源要有很好的接地,对地电阻最好在6Ω以下。
线槽安装时,应注意与强电线槽的隔离。
布线系统应避免与强电线路在无屏蔽、距离小于20cm情况下平行走3m 以上。
如果无法避免,该段线槽需采取屏蔽隔离措施。
2)用UPS设备,以保护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3)网络布线设计:光纤和UTP(非屏蔽双绞线)混合使用,遵循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
4)使用标准机柜。
5)服务器配备:省级配备标准地市级配备标准二、软件建设标准软件建设包括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保证城域网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要随硬件同时配置到位。
应用软件要以满足教学、学习、教学管理、办公管理、学校师生网站建设、信息查寻及开发的需要,能够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鼓励教师自行开发课程软件。
要注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重视校际交流和较实用的教学管理应用软件。
三、建设基本原则要贯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以应用为导向”原则。
中心建设要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发展。
要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切忌盲目攀比,避免投入后不能充分发挥城域网使用价值而造成浪费。
建成后能够达到辐射周边学校,达到资源共享,节约投资。
五、校园网建设规范校园网是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有线或无线)把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和用户终端合理地连接起来的局域网系统,并可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
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布线、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服务器、工作站、管理服务软件系统和功能场室等。
一、网络布线、交换设备建设校园网建设100M互联,通过教育专线或ADSL连接互联网。
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采用千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
信息点及设备数目计算方法:1.每间教室4个信息点,每间功能室2个信息点。
2.教师办公室平均按照每间8个信息点。
3.每个学校90个信息点为阅览室。
4.以上信息点总数的10%作为学校校园环境信息点建设用。
5.有源信息点数目:教室及功能室按照每间1个点+学校教职工人数+90个信息点,如不够总信息点数的1/3则按总数的1/3计。
交换机数按照有源信息点数计算。
6.1台性能较好的防火墙。
7.3台性能较高的服务器,2台一般性能服务器。
二、服务器及管理服务软件系统1.互联网接入、学校Web站点建立:校园网能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建立本校的Web站点和主页,具有独立的域名。
2.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科要求。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体验,内容覆盖教材中所有教学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案例(文本)、教学课件(多媒体)、音视频教学素材(视频)、动画教学素材(多媒体)、图片教学素材(图片)、学习评价素材(文本);重点、难点指导(视频), 以教学活动做为资源整理的主线,方便教师再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得应用,也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有资源均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知识点树,依据现在教育局颁布的人教版教材开发,切实与教学课题单元相结合,满足教师同步教学需要。
并能够将各校新建资源自动汇聚到区教育局网站下。
3.学校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在网中至少应运行符合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学生学籍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和财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并能通过内置的、符合信息化标准的XML接口,可实现校园网内的应用与上级教育实现互联互通,完成学籍、管理等信息的实时、远程数据传输,实现城域网内的互联互通。
4.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图书管理、阅读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联机检索与阅读电子图书;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应在10台以上,能实现远程阅览、检索与阅读电子图书。
三、功能场室建设1.网络教室具有两个以上标准机房(50台电脑/室)的多媒体教学子网,能满足计算机课程上机的教学使用需要和其他课程的网上远程双向多媒体教学需要;2.语音室具有两个以上标准语音室(56座/室)能满足语言学习的教学使用需要3.探究实验室具有1间物理探究实验室、1间化学探究实验室、1间生物探究实验室,为课程内容提供探究性教学的场所,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供方便。
4.互动式电教平台至少30%的课室装备互动式电教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和优质资源的应用,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要100%的课室装备互动式电教平台。
四、建立网络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1.成立专门的机构(如网管中心):从事校园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并组织开发或推广使用网上教学课件;2.配备专职人员:网管中心人员应由计算机、电教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并具备较好的职称、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