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一.针灸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

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

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

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开启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1 意保暖;施治部位,冬季应注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

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疾病的针刀疗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一、项痹病(颈型颈椎病)此处仅介绍项痹病中的颈型颈椎病。

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头多向一侧偏歪或反复落枕,颈部活动受限,颈背部疼痛,酸胀、发僵,头颈部活动时有弹响声或钙化组织摩擦音,晨起不适感较重,颈枕部肌肉筋膜韧带附着点处,多有压痛及条索状物,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小、变直或反张,项韧带可有钙化,椎体呈增生性改变。

【治则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

针刀松解增生、肥厚、变性、粘连的软组织。

【操作步骤】1.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头前屈曲30°定点。

治疗点选在病变椎体上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下棘突间及两侧旁开1-1.5厘米处,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先切开病变椎体棘突上下缘的棘间韧带,然后刺入达关节突关节囊。

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破深筋膜,刀口线调转90°角,纵切3-5刀出针。

如:横突结节有损伤点,针刀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横突后结节外侧面,针刺到达骨面后将刀口线调转90°。

在横突末端上、下边缘处松解3-5刀,松开部分横突表面的深筋膜。

出针后用无菌辅料按压针孔1-2分钟,封闭针孔。

2.手法辅助治疗,患者坐位,以第4颈椎棘突右偏为例,颈前屈20°-25°,左偏35°,右旋转45°。

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偏移棘突,其于四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

右手扶持在下颌部或左面部,在右手向右上方向旋转的瞬间,左手拇指将棘突轻推向左侧,常可听到“咯嗒”声,拇指下有轻度移位感。

患者仰卧,针刀术后先做颈后肌群放松手法。

随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住枕部,在轻度拔伸下缓慢摇动2-3下,让患者充分放松,术者一手轻拿患者颈后部,拇指按压于错位颈椎横突处下方作为固定支点,另一手托住颌颊部作一个复位力点,缓慢使头部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托颌颊部的手和固定错位支点拇指同时稍加力(闪动力)按压,常可听到关节复位声。

【特别提示】1.针刀在颈部剥离松解治疗时,必须熟悉解剖位置,不可刺入过深,切忌损伤椎动脉和脊髓。

2.摸索进针,小心剥离。

二、项痹病(肩胛提肌劳损)此处仅介绍项痹病中的肩胛提肌劳损。

患者长期低头,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肩胛提肌在颈2至颈3横突的起点或肩胛骨止点处疼痛,肩胛提肌紧张,以上部位可有压痛点。

尤以肩胛骨内上角压痛显著。

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

颈、肩胛骨X线片可排除骨性异常。

【治则治法】理筋减张,解痉止痛。

对肩胛提肌起止点采取减少张力为主,分离粘连为辅的针刀微创松解术。

【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头部微前曲。

如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将刀口线方向和肩胛提肌纵轴平行,针体和背平面成90°角刺入,达肩胛骨面。

先纵行剥离,后将针体倾斜,使其和肩胛骨平面成次即可出针。

如压痛点在颈椎棘突旁,即在棘突l-2°角。

刀刃在肩胛骨边缘骨面上作纵向切开剥离,130.旁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达到深筋膜层,点刺3-5次后,出针,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2分钟。

术毕,医生一手压住患侧肩部,一手压于患侧枕部,牵拉肩胛提肌1-2次。

【特别提示】1. 针刺范围不能过大。

在肩胛骨内上角进针刀时,肩胛骨缘较表浅,应紧贴骨面延长,不能过深,防止超过肋间误入胸腔。

2.操作要轻柔,同时注意患者感觉。

三、肩凝症肩凝症相当于肩关节周围炎。

患者40岁以上女性多见。

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

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

梳头试验阳性。

X线片示检查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高密度影。

【治则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

对肩关节周围痛点进行减张止痛,对局部形成的条索、结节样结缔组织增生粘连进行松解。

【操作步骤】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用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滑囊、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

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压痛点,可以在该压痛点上作适当的针刀松解,出针后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2分钟。

术后第2天热醋熏洗患肩,并服中药局方五积散加制乳香、制没药、炒苡米等。

5天后,如未愈,再进行1次针刀治疗,5次为一疗程。

2.手法辅助治疗。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治疗床上,患肢外展,医生站于患侧,让一助手托扶患肢,并嘱患者充分放松。

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背侧,另一手拇指沿胸大肌将肱骨上的附着点进行拔离,将胸大肌、胸小肌附着肌腱分开来,然后再将胸大肌(即腋窝前缘)向肩峰方向推压。

再令患者于俯卧位,助手仍托患肢,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胸侧,另一手拇指分拔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在肱骨大结节处的止点,将各条肌腱充分拨开。

此时患者外展上举可增加30°-50°,医生双手托扶患侧腕部,嘱患者尽量外展上举患肢,当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上举时,医生双手快速向上牵抖松解粘连。

针刀和手法治疗后,患者在术后当天即可开始进行爬墙、体后拉手等功能锻炼。

【特别提示】1.在喙突处治疗时,要摸准喙突尖,指切进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2.冈上肌进针点要避开冈上切迹,防止伤及肩胛上神经。

3.在肱骨结节间沟治疗时,刀口线应平行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方向将粘连松解,勿横向切割。

腰椎横突综合征)3四、腰痛病(第腰痛或向臀部放患者有外伤或劳损史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此处仅介绍腰痛病中的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局限性散,弯腰后直起困难,不能久坐、久立,严重时行走困难。

在第3 的压痛点,位置固定不移,且可触到较长的横突。

弯腰试验阳性。

腰椎横突末端力学腰椎横突尖部的高应力纤维,使第3【治则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针刀松解第3 平衡得到恢复。

【操作步骤】腰椎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常规消毒以患者取俯卧位。

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用针刀治疗,在第31.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针刀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端之间有松动感时天后51次治疗即可痊愈,如1次还没有完全治愈,尚存余痛,在出针,以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

一般次。

1次,最多不超过3再作手法辅助治疗。

患者立于墙边,双足跟抵墙,医生一手托住患侧腹部令其弯腰,另一手压住患者背部。

2. 当患者弯腰至最大限度时,突然用力压背部1次,然后让患者作腰部过伸运动。

【特别提示】操作时刀口不能离开横突骨面,防过深误伤腹腔脏器。

五、膝痹病膝痹病相当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常见于中老年人、一般都有典型的膝半蹲位受伤或反复劳损史。

髌骨周围压痛,髌骨活动度小,股四头肌萎缩,屈伸受限,伸膝抗阻力试验阳性,单足半蹲试验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叩髌试验阳性。

少数患者可有关节积液,浮髌试验阳性。

脂肪垫增生肥厚而伴压痛、挤压痛及膝过伸痛。

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囊样变或关节内有游离体,关节边缘增生、胫骨平台内外髁及髁间嵴增生明显。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导滞。

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痛点及肌腱附着点处的增生肥厚部位松解减张,恢复膝关节的动态稳定。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屈膝90°,令足底放平于治疗床上,膝部痛点定位。

髌骨周围的痛点和压痛点都是软组织损伤的病变部位,也是针刀治疗点。

伴有髌前皮下滑囊炎者,用针刀将此滑囊的纤维层切开剥离即可,髌内外侧支持韧带痛点均在髌骨两侧边缘,用切开松解术即可。

【特别提示】1.针刀剥离时仅限于粘连的病变组织间,切勿将韧带附着点铲起。

2.勿损伤骨膜,避免局部形成血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