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句和复句一、辨别单句和复句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单句)2、这副对联知道人颇少,有介绍的必要。
(复句)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
(复句)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
(单句)1、风又冷,雨又大。
2、只有穿长衫的,才能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3、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4、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5、因为一步棋,他两人争起来了。
6、当太阳完全沉入了地平线,我们才收工回家。
7、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8、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二、辨别单句和复句,属于单句的是:()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C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三、下列各句不属于复句的一项是:()A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B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C 一面做,一面想。
D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复句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又如: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又如: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复句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④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双重复句及分析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国现代语言保存了我国语言固有的优点,Ⅱ又从国外吸收了必要的新的语汇并列成分和语法成分,Ⅰ因此比古代语言更富于表现力啦。
因果复句练习练习1、对下面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是没有事实,那你们的"理论"就是徒劳的。
A假设 B 条件 C 因果D 递进2、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种花好,种菜更好。
(选择)B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转折)C 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因果)D 她只要望一眼,人家就会陪着笑脸来解释的。
(假设)3、对下面复句关系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假设)B 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转折)C 他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选择)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递进)4、在下列四个复句中,与其他三个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不同的一句是:()A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B 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学科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在自己专门研究的学科内,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
D 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
5、对下列复句的第一层划分错误的是:( )A佃农家庭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能过得去。
B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C 只有虚心地承认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才能使认识不断地深化。
D 虽然秦始皇是否真的在此缆舟已无法证明,但只有西湖古通江海,|才有可能产生缆船避风的传说。
6、选出与下面这个复句的第一重关系相同的一句:( )要想摆脱这种攻击,简直没有办法,所以在深感羞辱之余,我准备要"答复"那一大堆无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恶毒的谣言。
A我应该感谢母亲,他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C 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D 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州来。
7、选出对复句层次与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②说出他的佳处来,③却又没有影像,④没有言辞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并列转折并列并列假设并列转折因果并列递进转折并列8、划分下列复句的层次并说明分句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消除这种野蛮和不文明的现象,②不消除这种对待科学和有文化的人的野蛮态度,③我们就一步也不能前进。
A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并列假设假设转折因果并列并列递进9、下列二重复句中,对第二层次的划分和关系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水壶不洗,不能浇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