茚三酮
中文名称:苯并戊三酮,茚三酮
英文名称:Ninhydrin
分子量:160.13
CAS RN:485-47-2
熔点:251℃
密度: 0.86
性状:本试剂近似为白色结晶,或浅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乙醚及三氯甲烷,100℃以上变为红色。
特性反应:跟酶类或者多肽在加热状况下发生显紫色反应。
作用
茚三酮是一个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级胺,尤其是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在弱酸条件下共加热时,氨基酸被氧化脱氨、脱羧,而茚三酮水合物被还原,其还原物可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再与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成为蓝紫色化合物,称为罗曼紫(Ruhemann's purple)。
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
由于此吸收峰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法医学上这个反应被用于鉴定指纹。
茚三酮反应(Kaiser鉴定)也可用来在固相接肽时检验脱保护基是否已经完成,鉴定和比色法分离氨基酸以及鉴定铵离子(呈紫色)。
茚三酮与氨基酸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但pro,羟-pro反应时呈黄色。
茚三酮用于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的含量的高低。
在520nm 的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用脯氨酸标准溶液制得)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①茚三酮
检出物: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
溶液:本品O.2g溶于乙醇l00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
结果:呈红紫色斑点。
茚三酮对一级二级的胺显色肯定没问题的,三级胺有些可以,酰胺应该也没问题的,配制: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显色的时候板子浸湿,用纸擦一下多余液滴,再用电热枪(电吹风太弱了)吹出斑点,显色因为氨基酸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紫色黄色等等,你想检测伯胺的话,肯定没有问题的!
配制方法:1.5g 茚三酮+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茚三酮不是太好溶解,需要多搅拌才行。
加醋酸只是给显色提供一个微酸性的环境。
配置好的茚三酮显色剂装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是可以多次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