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表格,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分析评价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第四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单元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
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工业类型,从珠江三角洲的变化到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乃至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工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一、说教法
多媒体教学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体验,总结规律。
创设情境、拓展延伸: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
除了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多媒体辅助手段外,同时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来弥补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不足。
二、说学情,说学法
学生情况,从知识掌握程度看,已学过营造形态的力、山岳的形成。
对学习河流地貌有一定知识基础。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懂得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探究学习有所基础。
从心理特点看,从小倡导素质教育,对新型自主互动学习能力较高。
另外,学习过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对区位及区位因素已经不在陌生,只要通过农业生产特点与工业生产特点的对比,就能够得出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
收集资料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其整理、分析,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
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调查研究,提出对策。
观察对比法: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说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