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简答题解法(一)题型特点简答题多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对中学化学知识的综合使用水平。
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同时它要求考生用简洁明了、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化学用语、化学性语言等来回答、解释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说明并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
是一种能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应用、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和灵活使用知识水平的好题型。
在中考时常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国内外与化学相关的实事、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灵活出题。
(二)命题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简答题在中考时的命题趋势日渐明显,简单来说具有如下几种特点:1趋向趣味性。
就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择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来命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2 趋向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考时常常从这几个方面出一些化学试题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绿色化学的优点。
3命题趋向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只有通过探究才能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并从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
(三)解法盘点1.推断类简答题方法点拨:推断类简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记忆及其使用,同时还考查学生的推理水平,所以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基础;如果对推断题中常考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物质和具有特色的反应或者特色反应条件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物质有:①五种常见气体:CO2、CO、O2、H2和CH4等;②五种常见单质:C、H2、O2、Fe和Cu(有时还扩大到Mg或Zn)等;③五种黑色固体:C、CuO、Fe3O4、Fe(生成的铁粉)和MnO2等;④常见氧化物:H2O、H2O2、CO、CO2、CuO、Fe2O3等;⑤两种红色固体:Cu和Fe2O3;⑥其他有特色的物质:含有Cu2+的蓝色溶液,含有Fe2+的浅绿色溶液及含有Fe3+的黄色溶液等(2)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反应:①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酸碱的中和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盐;②有难溶物和水生成的反Ba(OH)2+H2SO4=BaSO4↓+2H2O;③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主要有酸与金属或者碳酸盐反应生成H2或CO2等;④不溶物溶解的反应:不溶于水的碱、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与稀酸的反应;⑤燃烧生成两种产物的反应:甲烷或酒精的燃烧(3)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条件:①“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②“高温”:可能是碳酸钙的高温分解,或是单质碳作为还原剂与氧化铜等的反应,或是铁的氧化物被CO等还原的反应。
总来说之,解推断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突破口,而这突破口往往在于其颜色、其状态、其溶解性以及否能溶解于水、是否能溶解于酸等。
通过颜色、状态、初步猜测,再代入验证,从而得出准确结论。
例1(2012襄阳市)在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中,甲、乙是两种单质,A~G是化合物,其中A、B是氧化物,G是一种钠盐,“→”表示物质间存有相对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写出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分析:(1)F蓝色沉淀,则F为氢氧化铜;根据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乙是一种比银活泼的金属;根据G为一种钠盐,D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钠盐,所以E为硝酸铜,D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2)CD均为化合物,且能够相互反应生成,所以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铜和硝酸银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 (NO3)2答案:(1)NaOH (2)复分解反应(3)Cu+2AgNO3=2Ag+Cu(NO3)22. 实验探究类简答题方法点拨:中考实验探究类简答题的命题趋势是在具体的实验情景中,把化学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安全操作、思维方法结合起来。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考虑到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是否配平、应该用澄清的石灰化学式书写是否准确。
②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如检验CO2水,不能说石灰水。
③语言叙述时要作到简练明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解答实验探究题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规则;2、通读全题了解题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3、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我们在教材上总能找到中考试卷中的题目的“影子”; 4、细心分析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酸与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溶液时中和反应优先考虑○2因为鉴别盐酸盐(或氯化物)要用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是白色沉淀,而硫酸银微溶,能形成干扰,所以要先鉴别并反应完硫酸盐后再鉴别盐酸盐(或氯化物)○3在金属单质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除了遵循“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个规律外,还有一个顺序问题,即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距离越远越先反应完全。
例2.(2012湛江市)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
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实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
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
为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加热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
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分析:①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在水中与有机酸能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②因为快速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在水中与有机酸能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④除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外碳酸氢钠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H2O+CO2↑另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20℃时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
碳酸钠。
所以⑤为碳酸氢钠⑥为碳酸钠 (3) 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可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操作过程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答案:① CO2②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④NaHCO3+HCl==NaCl+H2O+CO2↑⑤碳酸氢钠⑥碳酸钠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3. 图像图表类简答题方法点拨:此类题目以标签、图像、表格等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水平、综合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标签类简答题的特点是在标签中给出物品的组成(组分的化学式、和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等),要求学生从物质组成、分类等角度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解题时,要抓住标签中物品的组成,并结合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等相关知识实行解答。
图像类简答题要求学生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如溶解度曲线等直角坐标系类图像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实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行解答。
如几组金属与酸反应时判断哪组数据恰好完全反应、哪些数据是金属过量、哪些数据是酸过量等。
例3.(2012武汉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 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填序号,下同)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能够溶解其它物质(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_。
A.酒精灯 B .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分析:(1)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交点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图像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则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必然大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能够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降低温度等方法。
如果降低温度则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不变。
该饱和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但是其它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还能够溶解其它物质。
答案:(1)t1 (2)=(3)B、E总来说之,解答简答题时要注意做到:(l)细心审题明确要求即要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领会题意,搞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离题千里现象的出现.(2)语言严谨准确答题回答时文字要紧扣中心,简明扼要,要精心组织语言文字,紧扣中心内容,字不在多而在精,做到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化,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