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血疗法汇总

放血疗法汇总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

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方2、少商,人中刺血。

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小儿吐泻小儿由于食乳不节,食滞内停,或外感寒湿之邪,以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或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等引起。

【治疗】商阳、公孙,三棱针点刺出血。

胃俞、中院,火罐拔吸5分钟。

足阳明胃经,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冲阳、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天枢、大椎,火罐拔吸5分钟。

风池、合谷、内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在厉兑、二间,大肠俞等穴上点刺出血。

小儿疳积此证多因饮食不节,断乳过早,病后失调,药物攻伐太过,以及虫积等因素,使脾胃受伤,津液枯涸,不能消磨水谷,久之积滞生热,因热成疳所致。

【治疗】四缝、鱼际,三棱针点刺出血。

上院,火罐拔吸10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附方】足三里、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

胃俞,火罐拔吸10分钟。

内关、大椎,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在食、中、无名指、小指中节横纹中(分上四缝、下四缝),用大头外或三棱针挑刺出黄色液体,每日一次。

【古方】1、在四缝处放血。

2、用三棱针点刺冲阳、公孙出血。

【病例】谢X,男,5岁,家住重庆市市铜矿区红岩煤矿,1983年7月I7日初诊。

父母代诉:食欲不好,2年多,爱吃零食,易感冒。

症状:厌食,多汗,面黄肌瘦,腹满,肚脐周痛,头发枯燥。

诊断:小儿疳积。

治则:(l)用三棱针挑刺四缝穴(约一颗米粒深),挤出白黄色粘液.(2)内服:鸡矢藤15克,鸡内金5克,胡黄连6克,槟榔10克,乌梅6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挑刺2次,服药15天。

1周后食量明显增加,半月后饮食达到正常儿童水平,l月后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公斤。

小儿麻痹本病主要因感受暑湿时邪,滞留经络,湿热郁蒸,耗伤津液,气血不能通达四肢,筋脉失养,故成麻痹。

【治疗】十宣、曲池,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患肢部、后颈、背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解溪、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命门、中脘,火罐拨吸10分钟。

阴陵泉、环跳、腰腹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患肢部位循经用梅花针叩刺出血。

2、先在四肢用手从上至下推至手指、足趾,然后用大头针在指尖放血。

【病例】王XX,男,6岁,家住云南省昆明市国通寺街,1981年9月15日初诊。

父母代诉:发现右手右脚变形已3月余,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症状:右手、脚萎缩,无力,苔白,脉细。

诊断:小儿麻痹。

治则:通经活络。

治法:梅花针沿患测经脉弹刺,然后两指拿提出血,用三棱针点刺十宣、十王穴出血。

并嘱家长加强小儿功能锻炼。

经7次刺血后,效果十分明显。

后两月来信告诉,症状基本消除。

五官科刺血一、耳赤痛目赤痛民间称火眼、风热眼等,多因外感风热,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发。

【治疗】太冲、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上星、少商,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胆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腹部、太阳、合谷,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梅花针轻微弹刺眼圈部、拿提出血。

2、用大头针或三棱针挑刺耳尖穴出血。

【古方】1、用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2、用三棱针在攒竹、丝竹空、睛明等穴处放血。

【病例】陶X X,女,34岁,重庆市水土镇江北机械厂工人,1983年2月24日初诊。

主诉;双眼肿痛,心烦意乱,周身不适1年。

症状:目赤肿痛.面红心烦,日苦,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脉弦数。

诊断:目赤痛(肝胆火盛型)。

治则:清肝泻火。

治法:用细三棱针尖挑耳尖穴挤出血,在大椎穴用梅花针弹刺后拔罐出血;第二次在内迎香穴放血,经3次治疗痊愈。

【病例】姚X X,男,37岁,陕西省西安市印刷厂工人,1982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几日前双眼红肿疼痛,用四环素眼膏和其他眼药水,但不见效。

症状:目赤肿痛,面红心烦,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脉弦数。

诊断:目赤肿。

治则:清肝泻火。

治法:第一次用三棱针点刺耳尖穴出血,血为紫红色;第二次用三棱针点刺太冲、太阳出血,血为鲜红色;在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经两次针刺出血后,患者眼疾痊愈。

二、目翳此症多因风热上壅,或肝虚不能上滋于目,或肝经积热,邪火上炎等所致。

【治疗】睛明、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

肺俞、中府,火罐拔吸15分钟。

眼周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攒竹、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

肝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行间,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大敦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用手指从膝关推揉此穴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后颈部和大椎穴出血。

【古方】在中冲、少泽两穴处针刺出血。

三、耳鸣、耳聋此证多因肝胆之火上逆,致使少阳经经气闭阻;或因外感风邪,壅遏清窍;或因肾气虚衰,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

虚则补,实则泻。

【治疗】中渚、侠溪,三棱针点刺出血。

肝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翳风、角孙、瘈脉,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太冲、丘墟,三棱针点刺出血。

胆俞、身柱,火罐拔吸15分钟。

关元、外关、合谷,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中渚穴用三棱针或大头针点刺出血。

2、用梅花针在颔厌、悬厘上弹刺出血。

【古方】在百会穴、后溪、昆仑、听会等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聋哑证此证除先天性外,多由于急性热病后,或患耳疾所引起。

如听力尚未完全丧失者,用针刺放血疗法有效。

【治疗】中渚、百会,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耳部、颈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哑门、听会、足临泣、行间,三棱针点刺出血。

飞扬、膈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足三里、曲池、内关、外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百会、颅息等穴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太冲、复溜、廉泉等穴出血。

3、用梅花针从印堂-百会-大椎循头顶正中线叩刺出血。

五、鼻塞此证多因外感风寒之邪,鼻塞不通,以致肺气不宣所致,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颈强,流涕等症状。

【治疗】上星、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肺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尺泽、偏历,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风门,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合谷、列缺,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迎香穴出血。

【古方】1、用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脊柱两侧,然后火罐拔吸出血。

【病例】李X,女,41岁,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工人,1980年3月9日初诊。

主诉:感冒2日,一直头昏痛、鼻塞。

症状:耳塞不通,头痛项强,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鼻塞。

治则;祛邪宣肺。

治法:用两指点按迎香5分钟,用细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用梅花针弹刺大椎、肺俞穴,配合拔罐吸血。

经两次治疗,病痊愈。

六、鼻渊此证多因风寒袭肺,蕴而化热,肺气失宣,清肃失常。

客邪上干清道,壅于鼻窍,则发为鼻渊。

【治疗】印堂、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肺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上星、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大杼,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合谷、迎香,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迎香、上星等穴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鼻部、印堂-百会头顶正中线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点刺曲差穴,用手拿提出血。

七、酒糟鼻此证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感凤寒,或脉络血瘀不散而成。

【治疗】迎香、印堂,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肺俞、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鼻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素髎、内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膈俞、胃俞,火罐拔吸15分钟。

大椎、脾俞、印堂,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大头针或三棱针点刺鼻尖四周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合谷、迎香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点刺列缺穴出血。

【病例】陈X,男,33岁,重庆市大足县香山公社一大队社员,1982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鼻干燥,后来发现鼻红肿已两年多。

症状:鼻尖和鼻翼两侧红肿。

诊断:酒糟鼻。

治则:泻热消肿。

治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迎香穴出血;梅花针弹刺印堂、大椎穴,经5次治疗即痊愈。

八、鼻衄此证多因外感风热之邪,蕴藏于肺,或久食辛辣厚味,胃火素盛,迫使血液妄行,上冲鼻窍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