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同美元或黄金挂钩,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金汇兑本制, 也即黄金-美元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是: ①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
这是根据1944 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形成的。
《协定》规定, 一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 克,即35 美元= 一盎司黄金。
各成员国须协助美国维持美元官价。
美国则承担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实行固定汇率制。
通过这个挂钩, 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重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
助性储备供应。
④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但从20 世纪60 年代起, 美元发生多次危机,美国政府被迫于1971 年8 月15 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先后实行浮动汇率。
金汇兑本位崩溃, 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1974年4月1日国际协定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表现在:(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
元,则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
(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
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②汇率政策。
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
④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
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