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模拟卷(一)考试范围:八上第一章、第二章1-3节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
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A.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B.夏天,可以用伞挡住阳光C.可以看到日食、月食现象D.用吸管喝饮料2.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
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简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以下内容摘自小翔同学的科学学习记录本,其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乙图利用吸盘、钩码等器材进行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C.把丙图中自制的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玻璃管内的水柱会下降D.在丁图容器的a点对水进行加热,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实心小球,弹簧测力的示数是8N,把实心小球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2NB.小球的质量是0.8kgC.小球的体积是2.5×10-4m3D.小球的密度是3.2×103g/cm35.下列推测、推断或解释、归纳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蔗糖溶液是无色的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B.在室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了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D.向两张纸片之间吹气,纸片向中间靠拢两纸片之间空气流速增大,导致气压比纸片外侧的大气压要小6.某人乘飞机从北京到广州过年,上机前穿的严严实实,下机后脱下的衣服塞满了皮箱,导致两地气候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是()A.海陆分布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季风7.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9.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A. F I>F2B. F1=F2C. F1<F2D.无法确定10.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11.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12.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A.下沉,变小B.下沉,变大C.上浮,变小D.悬浮,不变1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飘动起来,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A.向A方向飘动B.向B方向飘动C.向C方向飘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如图所示,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吸管有孔B.大气压偏小C.吸管太细D.吸管插得太深16.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7.如图为小明发明的给鸡喂水自动装置,下列是同学们关于此装置的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灌水时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喂水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18.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9.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2g20.如图所示现象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2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
(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填“会”或“不会”)。
22.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ρ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23.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于去年12月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
2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
(1)①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蒸馏D.过滤(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
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5.如图所示的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8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可排列为。
(3)点P表示的含义是。
(4)现有两瓶由A、C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饱和溶液,由于疏忽,两种溶液的标签掉落,鉴别它们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26.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10 30 560溶解度/g 氯化钠35.8 36.3 37.0 37.3硝酸钾20.9 45.8 85.5 110(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3)40℃,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无法确定”、“大于”、“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三、实验题(每空2分)27.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8.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容易变质。
鲜鸡蛋密度约为1.08克/厘米3左右,变质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
生活中,我们可以把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的盐水中来判断鸡蛋是否变质。
(1)如图甲、乙、丙三个鸡蛋静止在盐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变质的是鸡蛋(填“甲”“乙”“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盐水可用60克食盐溶中1000克水中,这种食盐水的质量分数约为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性的杂质,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3)实验室在配制以上食盐水溶液时,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四、综合题(共34分)29.(10分)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
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g=10N/kg)(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3)木块露出水面处于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30.(10分)小红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