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1.1水在哪里课题 1.1 水在哪里课题 1.2 水的组成课题 1.3 水的密度课题 1.4 水的压强课题 1.5 水的浮力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1.1水在哪里课题 1.1 水在哪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课题 1.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3、实验结论【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沸点气味凝固点状态水的异常现象【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课题 1.3 水的密度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 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一、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 或者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二、公式教学要点: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

(小石块或大理石碑)三、密度表的教学: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铁=7.9×103千克/米3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倍。

(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

)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

四、习题教学: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4000克,体积约为570cm3。

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1.4×103千克/米3的沙子50米3。

若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四、学生实验课题 1.4 水的压强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教学【引入】创设情境:约翰.墨里的实验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分析:1手指按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注意:1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2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3单位统一 N/m2单位:1帕=1牛/米2,了解帕的大小例题教学:P15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二、水的压强1、实验: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1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课件不得已的时候用)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也是水压强作用效果的另一种表现)推出不光是水,其他液体也有这个性质(水银也有)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已经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的呢?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让水内部压强的效果表现出来呢?3、探究: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1提出问题:水的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2建立假设:水的压强可能跟水的深度有关,即可能会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跟方向有关,水向下的压强可能大于向上的压强和向侧向的压强。

(提示前面的实验特点)3设计实验: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1、观察压强计:自己研究,发现压橡皮膜越重,U形管左右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压强计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2、制订实验方案:不同高度,相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相同的高度进行比较。

(设计表格)橡皮膜朝向金属盒所在深度/cm 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cm朝上朝上朝上朝下朝侧面4交流实验方案并做及时的记录。

5得出结论: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6推广:一般液体的压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

7深化:液体压强除了和高度,方向有关,还和液体本身的什么有关呢?【实验】同一高度,同一方向,水和浓盐水压强大小的比较,水和浓盐水的密度不同——>>>>>在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4、压力和压强小结:5、课堂练习(书后面的课后练习,进行巩固)课题 1.5 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20,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1,图1-41,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

(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F浮=F-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