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测定动摩擦因数的4种方法课件.ppt
高中物理测定动摩擦因数的4种方法课件.ppt
方法 1 利用平衡条件测定动摩擦因数 [例 1] 在利用平衡的思想来测定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时,甲、乙两同学分别完成了如下的操作: 如图 1,同学甲将长木 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 带有拉力传感器的滑块放在长木板上,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拉 动滑块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如图 2,同学乙将滑块与长木板叠放在一起,将拉力传感器 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其另一端拴接在滑块上,现用一水平外力 拉动长木板,稳定时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解析] (1)同学甲的方案:只有当滑块 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对 操作要求较高且易造成误差。同学乙的方 案:拉动木板时,滑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由于滑块相对地面静止,因此摩擦力大小与 拉力传感器的示数相等,不受木板如何运动 的限制,且操作方便、读数更准确。
(2)作图时,由于滑块所受摩擦力 Ff 与压力 FN 成正比,所 绘图线应是过原点的直线,见答图,根据图线易知 μ=0.25。
[答案] (1)同学乙 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 测量更方便、准确) (2)如图所示 0.25
[名师指津] 本实验利用物体的平衡来测定动摩擦因数,其中 同学甲匀速拉动长木板上的滑块,而匀速拉动滑块不 易操作;同学乙是保持滑块与拉力传感器不动,拉动 下面的长木板,待稳定时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即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
本实验的优点在于避开了测加速度,利用力的 平衡条件,通过对滑块的受力找出与摩擦力平衡的外 力的大小,建立关系式即可求解。
方法 2 利用动力学观点测定动摩擦因数 [例 2] (2015·全国卷Ⅱ)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 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 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 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高考研究(二)
测定动摩擦因数的 4 种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定动摩擦因数”实验的条件是使物体在接触面上相 对滑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接触面可以是 平面、斜面;物体的相对滑动可以是教材中常规的小车(滑块) +钩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也可以是使滑块先加速 再减速运动,还可以与抛体等其他运动组合。涉及的器材可 以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频闪照片,甚至是传感器等。利 用 F=ma(牛顿第二定律)和相对滑动是解决测量问题的核心 理念。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a=________ m/s2,打 C 点时物 块的速度 v=_______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解析] (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 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 0.13 cm,由 a=ΔTx2得 a=0.130×.02102-2 m/s2=3.25 m/s2,其中 C 点速度 v= xtBBDD=3.65+2×3.502.02×10-2 m/s≈1.79 m/s。
(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 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 力 为 F 合 = mgsin θ - μmgcos θ,即 a=gsin θ- μgcos θ 得 μ=gsgincoθs-θ a,所以还需测量 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 θ。
[答案] (1)3.25 1.79 (2)C
[名师指津] 在利用动力学观点来测定动摩擦因 数时,首先要根据题中的信息求出联系 运动与力的物理量——加速度,然后对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建立与摩擦力相关的动力学方程,再 通过变换完成动摩擦因数的求解。
[解析] (1)对铁块运动的全程,运用动能 定理有:mgh-μmgx=0,得到:x=μ1·h,故 x-h 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2)对铁块运动的全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2)在实际中铁块与倾斜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是不可忽略 的,为了测定铁块与两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该小组的同学 逐渐地减小斜面的倾角,每次仍将铁块由静止释放,但每次铁 块释放位置距水平面的高度记为 h,将释放点与两长木板的衔
接点的水平间距记为 L。将经过多次测量的数据描绘 在 x h 的坐标系中,得到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铁 块 与 倾 斜 的 长 木 板 之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 μ1 = ________,铁块与水平的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________。(结果用图中以及题干中的字母表示)
为 G=2.00 N,重力加速度 g=10 m/s2。
实验次序
12345
钩码的个数
01234
拉力传感器的示数(N) 0.50 1.00 1.50 1.80 2.50
通过测量的数据,同学乙以摩擦力 Ff 为纵坐 标、以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 FN 为横坐标建立 了坐标系,请在该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作出 Ff FN 图线。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 μ=________。
(1)通过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两个同学的实验设计,其中合理
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乙进行了多次操作,该同学利
用质量均为 200 g 的钩码来改变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和摩
擦力,通过多次操作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已知滑块的重力
方法 3 利用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 [例 3] (2017·焦作模拟)某物理兴趣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测 量一铁块与一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该小组的同学首先 将待测定的长木板水平固定,将另一长木板倾斜固定,两长木 板间用一小段光滑的轨道衔接,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铁块由距离水平面 h 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经测量在粗 糙的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x 时速度减为零,如果保持斜面的 倾角不变,改变铁块释放的高度,并测出多组数据,忽略铁块 与倾斜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现以 h 为横坐标、x 为纵坐标, 则由以上数据画出的图像的特点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