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化学表格式

九年级下册化学表格式

【过渡】
醋酸在“酸家族”中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该家族中的三位重要成员即所谓的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实物展示】
展示分别装着盐酸、硫酸的试剂瓶;
引导学生观察二者颜色、状态;
分别打开试剂瓶瓶盖,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正确闻其气味。
【设问】
考虑到盐酸、硫酸的以上物理性质,它们应怎样保存?为什么?
2
3.4-3.1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3
3.11-3.17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
3.18-3.24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5
3.25-3.31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
6
4.1-4.7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
5号清明节
7
4.8-4.14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7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8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9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1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
11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2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3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14
中考复习
15
中考复习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pH的意义。
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生活应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预习、听讲、作业、复习、阅读课外知识等等都会自觉地做,上课的问题也会增多。此阶段鼓励很重要,学生答题正确、小测验成绩进步大,都会给学生学习化学打上一剂强心针,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增。
当学生进入到原子、分子、元素等物质结构知识时,由于很抽象,实验较少,学习会感到困难。此阶段老师如果不能指导学生克服困难,有一部分学生会放弃化学的学习。所以,此时老师应多面辅、答疑,另外把一些化学用语分散到前面知识的学习之中,再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知识固定格式化让学生死记,如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等,当学生学到后面的知识时,一些前面不懂的知识回头看会发现很简单。只有指导学生度过这个拦路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就会有持续兴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5.20-5.26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14
5.27-6.2
中考复习
15
6.3-6.9
中考复习
7号端午节
16
6.10-6.16
中考复习
17
6.17-6.23
18
6.24-6.30
19
7.1-7.7
20
7.8-7.14
23
7.29-8.4
九年级化学学科备课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主备教师
第十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第十一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
8
4.15-4.21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9
4.22-4.28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10
4.29-5.5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
1号劳动节
11
5.6-5.12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2
5.13-5.19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过渡】
酸溶液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活中的其他花或者植物是否也具有与紫罗兰相同的现象——遇酸或碱溶液变色?
【活动与探究】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9页的“活动与探究”,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讨论与交流】
由所得实验结果讨论哪一种植物用于指示溶液酸碱性效果好些?
【过渡】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来辨别这一王国中的酸家族和碱家族,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酸家族中的主要成员。
16
中考复习
17
18
19
20
九年级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上期的学习基础、期末质量检测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九年级新生对化学这门新学科一般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刚开始的几节课,都很认真,听讲、记笔记、作业、知识的记忆等都能认真完成,如能在此时把学生习惯抓好,对以后的化学学习,可以达到很好效果。当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验时,这种好奇会转化为好玩,他们对化学开始有兴趣,此时老师应该好好引导,让学生的好玩真正转化为兴趣。
指示剂、知道常见的酸用途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阶梯教室演示课
教学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部分
【实验引入】
拿一朵牵牛花做实验,把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
【设问】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过渡】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一起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王国”——酸和碱。
【补充】
二者除具有以上物理性质之外,在密度方面:实验室常用浓盐酸质量分数36.5%,密度为1.17g/ml,接近水的密度;常用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g/ml,即大于水密度。
同时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课用于实验室干燥气体,这也是硫酸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
【设问】
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
本学期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4.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材重难点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讲述】
酸家族中的很多成员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回忆:
1食醋的味道:
2柠檬、橘子、苹果等所特有的味道;
3葡萄、山楂片、石榴、柿子、西红柿等的味道。
为什么有这样的味道?
【讲解】
对!以上三类物质中都含有酸,所以都有酸味:
食醋中有醋酸,柠檬、橘子、苹果中含有柠檬酸,葡萄、山楂片、石榴、柿子、西红柿中含有鞣酸。
【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那怎么确定某种物质是属于王国中的酸家族还是碱家族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
【追问】
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
【提问】
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酸或碱还能使哪些溶液变色?
注意:也有一些有酸味的水果不含酸,其酸味是由富含Vc引起的,如猕猴桃。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酸碱指示剂及其检验溶液酸碱性,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酸及其主要性质。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1)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像石蕊和酚酞溶液一样能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溶液。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不同酸和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
【分析讨论】
完成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
【分析归纳】
把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强调“遇”和“使”的用法。
强调指示剂:酚酞和石蕊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讲述】
讲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液他将其浸泡在水中,花瓣变成了红色;他的助手将紫罗兰花瓣撕成小片投进其他酸液中,花瓣也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的察觉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即能辨其酸碱性,他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制成纸浆,用试纸对酸和碱进行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利用课件及动画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做的实验放一些实验视屏;对化学计算的内容讲解要简单易懂;采取措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课时时间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3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3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3
课题2溶解度3
课题3溶液的浓度3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