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04商花2班黄芳1摘要:我国堪称是“竹子王国”,由于它扶摇凤尾,曲径通幽,又是吉祥之物,成为我国园林绿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特色景观。
竹子的使用是东方园林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介绍,让竹子这一乡土植物在21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关键字:竹子园林应用一、竹子园林应用的历史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已有关于竹林的记载了。
秦始皇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
但那时竹子的种只是为了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
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
《洛阳伽蓝记》就记录了洛阳官宦贵族的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在唐宋两代竹子运用较为广泛。
唐代文人王维所建的“辋川别业”中就有大片竹林环绕着一座幽静建筑物的“竹里馆”,以及山岭上遍种竹林,一弯溪水绕过,一条山道相通,满眼青翠掩映溪水涟漪的“斤竹岭”。
宋代艮岳中竹子景观为特色的景点有“斑竹麓”和“胜筠庵”。
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所评述的私园中,绝大多数都有竹子景观,并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之说。
在南宋,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园园有竹”的全盛时期。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造景的手法上,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以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
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和“倚玉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等名园及扬州个园的“春山”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是现代园林造景的典范。
二、中国竹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的观赏竹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著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作园林绿化的观赏竹。
刚竹:又名台竹、光竹、鬼角竹、斑竹、苦竹,分布在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
它耐寒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于村宅前后成片栽植。
它有三个变种:一是湘妃竹。
又名斑竹、泪竹,产于湖南、浙江等省。
秆部有许多黄豆大的紫红色斑纹,十分美丽,为著名的观赏竹种,毛泽东诗词中“斑竹一枝千滴泪”指的就是这种斑竹。
现湖南岳阳君山的妃子墓、湘妃寺的斑竹,已成为观赏的热点。
二是黄金碧玉竹。
又称黄皮绿筋竹,秆部黄色,间以翠绿色纵条纹,是著名的观赏竹种。
三是人面竹。
又名罗汉竹,秆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畸形短缩,秆环交互歪斜,节间肿胀或溢缩,并凸出于布袋状;它们体态各异,有的像老人脸,有的像孩儿面,有的像坐禅的罗汉,十分生动有趣。
方竹:我国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方竹是自然方形竹,此竹分枝以下不是圆的,四四方方很有特色,被誉为“竹海珍珠”。
此外,还有人工培育的方竹,它是用铁质或木质板做成长约4米的方形空模,套在出土30厘米的毛笋上,使其在空模中生长而形成方竹。
凤凰竹: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引种北移,宜于公园、房前屋后等处栽植。
竹竿细长坚韧,可作造纸、编织、篱笆及庭园观赏之用。
观音竹: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高达8米,秆密叶浓,株形优美,其小叶变种为凤尾竹,叶片短,小枝上排列如羽状;另一变种形似弦丝,也叫小琴丝竹,竹竿呈绿色,极具园林观赏价值。
佛肚竹:为我国广东特产,为灌木状竹种。
其节间的形状大小不一,正常秆的节间为细长的圆筒形。
除正常秆外,常出现全秆或下部节间呈瓶状,形似鼓肚坐堂的弥勒佛,皮色嫩黄,清雅潇洒,是珍贵观赏竹种。
五色竹:分布在我国福建省光泽县,这种竹的竹竿从头至脚呈现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美观至极,为珍贵观赏竹种。
紫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这种竹耐旱、耐寒,秆紫叶绿,秆壁薄而坚韧。
小的可做笛子、烟杆、手杖、伞把,大的可做书架等。
该竹姿态优雅,常供寺庙、庭园栽培。
龟背竹: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桃江、东安等地。
竹节肿胀,又有圆纹,表面凹凸不平,外观酷似龟背,远看就像一只只爬秆的小乌龟,因其奇特,已成为园林中一种名贵的观赏竹。
淡竹:又称白夹竹、金花竹、钓鱼竹,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安徽等省。
它的生态特性与刚竹相似,可在房前屋后作风景林栽植。
它的变种有紫竹(又名黑竹),隐于绿色之中,甚为绮丽。
可栽植于宅旁,园林的斜坡或池边,是优良的园林观赏竹。
三、竹子常用的园林造景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竹里通幽是指古典园林中竹林景观的营造,达到如《园冶》中“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
它包括竹林的动观和静观两方面。
于静观,最负盛名的当属辋川别业的竹里馆,诗人独坐于幽静的竹林之中,弹琴凑乐,无人打扰,享尽竹林的静美。
而在结茅竹里,建茅屋于竹林深处,赏景中又极富返朴归真的野趣。
至于动观,主要体现在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
竹林小径为求含蓄是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而且要富于变化。
其典范之作当属杭州西湖小瀛洲的曲径通幽了。
(二)粉墙竹影将竹配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就像以白壁粉墙为纸,婆娑竹影为绘的中国画。
这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
(三)竹石小品指竹子与奇峰怪石通过艺术构图组合成景,即所谓的“青竹白石”。
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既可独立成景,又可遮挡,缓解角隅的生硬线条。
个园是竹石小品的典范。
又如“筠石苑”的入口就是以竹与石的搭配作为标志,层层竹林掩映着刻有“筠石苑”三字的假山石,成群的翠竹姿态特别引人入胜。
(四)移竹当窗本义是窗前种竹,该文特指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
以园门、漏窗等作为取景框,竹子景观随游人的位移变化而变化,形成明显的韵律节奏感。
如图,通过各式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青翠欲滴的图画镶于框中,实现了空间之间的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以上四种手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又相互渗透应用,且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依然适用甚广。
四、竹子常用的造园手法的作用(一)组织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以大面积竹林密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不仅有掩饰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
(二)渲染空间部分竹类,如茎干独特的佛肚竹和香妃竹、色彩特别的紫竹等,其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焦点。
(三)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如观音竹凤尾竹等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四)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或屏障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
如图:(五)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
如用竹建造的“竹亭”。
(六)柔化建筑的生硬线条选择较低矮的竹类,如观音竹、凤凰竹等,在屋基础、墙脚种植,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质地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使得空间显得柔和而富有生气。
(七)指引景物应用丛生型的竹类,如绿竹等,在空间中衬托或指引出景物,使得景物因其株形大小、形态外貌、色泽和质地而突显出来,且更容易被察觉或发现。
(八)形成框景的焦点庭园配置中,常以竹类作为框景的焦点,如黑竹、唐竹,有时搭配松柏与石景作凸出的配置,以此所形成的自然的框景,是人们游园时格外钟情的精彩景物之一。
(九)改造地形地被竹如岗姬竹、稚子竹,可依照庭园的地形起伏,作高度不等的变化,栽种此种竹类可适当加强高耸的感觉,如果是缓和起伏的地势,种植位置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定。
五、竹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一)竹林用色彩鲜艳的同一竹种,以群植、片植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
如形成的景观浩瀚壮观之中,也不乏秀丽青雅之美,散发出淡淡清香。
竹林常用毛竹、麻竹、灰金竹、方竹及桂竹、龙竹、慈竹等竹种组成。
(二)竹径竹林中开辟小径是竹林景观设计常用手法,即古典园林中“竹径通幽”艺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为营造含蓄深遂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力求变化,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
如果竹径较长,可辟若干开敞开间,给人以一重接一重的“柳暗花明”的感觉。
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
如北京中山公园的惠芳园的入口处是茂竹修林,将里面的兰室遮掩住,沿曲径将人引入幽境。
如图:(三)竹篱它是指利用竹子修建成一空间的外围屏障,大多竹种秆型不高且丛生。
竹篱不但美观实用,能围合、分隔园林空间口,而且具有隐藏作用,还增加了层次感。
竹篱常以丛生竹、混生竹为宜,如孝顺竹、青皮竹、慈竹、凤尾竹、大明竹、泰竹、阔叶菩竹、矢竹等。
竹篱一般以自然式为主,也可根据西方园林艺术构图需要修剪整形,以协调环境和划分空间。
(四)与建筑搭配组景在亭、堂、楼、阁、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能起到与建筑色彩和谐的作用。
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中常用的有孝顺竹、紫竹、斑竹等。
在房屋墙垣、角隅,培植紫竹、方竹等,能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景色,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强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对建筑构图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挡、隐蔽的作用,。
北京紫竹院公园“八宜轩”位于青莲岛上,前临一池荷塘,背依万竿修竹,景色怡人。
八宜轩有楹联“雨雪风霜竹盖翠,诗画书印景怡人”,取意于四种世态竹景和关于竹子的诗、画、书、印等竹文化,游人经过竹径,入轩小憩,品味楹联,顿生诗意。
又如济南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景区在建筑角隅处配置矮生竹,与玉兰配合,起到衬托与遮挡主体建筑的作用。
(五)与山石、水体组景假山和景石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
亦可用竹作配景,衬托假山和景石的线条和质感,竹与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营造丰富多彩、充满灵韵的景观。
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菲白竹、凤尾竹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应协调统一,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的对比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
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的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