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子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通过对竹子价值的描述,分析了竹子在中国中的造园手法,并简要介绍了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对其现状做了阐述,同时展望了竹子的园林应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 竹子现代园林应用
1.前言
中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中心,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为丰富大国家之一,竹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开发利用最早。

中国约有40属400多种,约占世界已知竹种的三分之一,有“竹子王国”之称,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约150种。

在园林绿化观赏上,竹子的利用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竹,虽无梅的俏姿,菊的艳丽,兰的芳香,松的雄伟。

然而,竹的高节心虚,正直的性格和婆娑,惹人喜爱,受人赞诵。

所谓“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菊、竹”四君子,构成中国园林的特色。

纵观古今,爱竹、书竹、画竹、诗竹之士,不仅喜竹之外形,更爱竹之内涵,无不把竹子当作做人之楷模。

因此,人们喜欢在房屋周围、庭园、公园里种植竹子。

园艺爱好者用竹子制作盆景。

宜作盆景的竹子品种很多,如盆景中被列为十八学士之一的凤尾竹、娟秀文雅的观音竹、潇洒飘逸的佛肚竹,情韵幽深的湘妃竹、骨节劲奇的罗汉竹、秆紫古朴的柴竹等。

2.竹子的价值
竹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其秆型挺拔秀丽,其叶潇洒多姿,有各种形态,四季常青,碧玉成林,独具风韵,古人称其有声、影、意、形四趣。

苏东坡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给予竹子很高的评价。

清郑板桥也写过“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的句子,表现了竹子在美化居住环境,陶冶人类情操的重大作用。

中国人最会欣赏竹子,在长期的欣赏中赋予了竹子各种品格。

古人赞其跟生大地,未出土便有节,具有凌云处尚虚心的特征,有高风亮节的品格。

是所谓“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竹”。

人们更将竹之节联系到做人的气节上,“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毁其节”。

3.竹子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已经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关传友对中国历代竹子造园史作了深入的考证,认为竹子的造园活动同步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端”。

从周秦开始,竹子已经被用于造园中。

唐、宋时期,竹子在造园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南宋宰相洪适在《盘洲记》中记载:“两旁巨竹俨立,斑者、紫者、方者、人面者、猫头者、慈、桂、盘、笛、群分派别,厥轩以‘有竹名’。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竹类植物园。

明、清时期,竹子造景达到了鼎盛时期。

江南园林几乎无园不竹,竹景成了江南园林艺术的代表;竹与石头、亭子、水体、园路等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园林景观。

4.竹子造园手法设计
竹子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空间:以大面积的竹林面植或者线植、带状的列植,成流畅的线条或者成片林,可以在空间上把不统一的景点协调起来,构成格调一致的景观效果,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不仅起到掩饰作用,更有统一的效果。

比如竹子在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

强调空间:利用茎干色彩引人注目的竹类,比如紫竹、菲白竹、金丝竹、湘妃竹等,将其植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迅速吸引大家眼球,引起大家注意,成为景观和观赏点的中心焦点。

协调空间:如果用竹子做绿篱,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分隔空间:采用绿篱的形式,将景区分隔为不同空间,并因地制宜,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

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

如用竹建造的竹亭。

柔化建筑的生硬线条:选择较低矮的竹类,如观音竹、凤凰竹等,在屋基础、墙脚种植,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质地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使得空间显得柔和而富有生气。

指引景物:应用丛生型的竹类,如绿竹等,在空间中衬托或指引出景物,使得景物因其株形大小、形态外貌、色泽和质地而突显出来,且更容易被察觉或发现。

形成框景的焦点:庭园配置中,常以竹类作为框景的焦点,如黑竹、唐竹,有时搭配
松柏与石景作凸出的配置,以此所形成的自然的框景,是人们游园时格外钟情的精彩景物之一。

改造地形:地被竹如岗姬竹、稚子竹,可依照庭园的地形起伏,作高度不等的变化,栽种此种竹类可适当加强高耸的感觉,如果是缓和起伏的地势,种植位置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定。

5.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5.1传统造景手法
由于竹子在中国园林的运用有悠久的历史,并以总结归纳了一些技法,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造景手法也极为重要。

运用传统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达到各种效果。

比如说通过在清净幽闭的道路两旁种植竹子,充分发挥竹子的挺拔俊秀的美感,小径婉转盘缠,创造出极富动态感受的空间序列,营造竹径通幽的感觉。

比如杭州三潭印月的曲径通幽,在竹径平面处理采取三种曲度,两端曲度大,中间曲度小,站在一端看不见另一端,使人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另外,通过各种各样取景框来裁定竹景,恰似一幅图画镶嵌框中,起到小中见大的空间渗透作用,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随着观赏者位置的变动,竹子景观随之处于相对位移的变化中,成移竹当窗之境。

在江南园林中,把竹子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若白壁粉墙为纸,婆娑竹影为绘的墨竹图,成粉墙竹影。

5.2在居住区的应用
现在都市中的住宅模式主要是以楼盘为单元的社区模式,几百上千上万户共享一个居住区,开发商根据竹子的形态特征,生态系性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小区中用各种形式适时适地的配置竹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方面,开发商在居住区花园中种植竹林,通过各种造景手法的应用,模仿苏杭园林景观布局,庭前院后,修筑挺立,生机盎然。

另一方面,为满足人们对私家花园的占有欲,推出入户花园。

同时,充分营造屋顶花园。

受到美化城市、建设休闲空间以及在拥挤的城市中提供休闲绿地等需求的推动,运用钢材和混凝土等新的建造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更加坚固的屋顶结构,从而促进了屋顶花园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小型竹种的地下茎较浅,又是水平扩展,盘根错接,不需要狠深的土壤,而且具有常绿性、体轻,又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是理想的屋顶花园植物。

5.3在公共园林的应用
竹子在公共园林中,其清脆潇洒,能给人以清凉的心理感受。

再配以灯光,能产生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在园林中,可以与假山和景石组景。

假山和景石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

亦可用竹作配景,衬托假山和景石的线条和质感,竹与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营造丰富多彩、充满灵韵的景观。

若能配以水景,水边伴竹,眉清目秀,丝毫不逊于“疏影横斜水清清”的梅。

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的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竹与假山、景石、水体配置恰当,能增添山体层林叠翠,水体明净幽深,使景观呈现山林之美,自然之态。

竹子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材料组景。

竹类植物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更能将无限的诗情画意带人园林,并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情境与意境。

竹景观除了少量彩叶种类如菲黄竹、菲白竹以及一些具有色斑和条纹的竹竿外,主要以翠绿的叶色为基调,如此可以形成清幽、雅致的环境。

如竹丛间植以春花、秋实及红叶等植物,与竹相映,艳丽悦目,颇有特色。

如竹与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二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青竹与桃花不仅带来浓郁的春意,而且具有美丽的色彩效果。

5.4盆景
一些形体较小,或有特殊外形的竹类都可经过矮化处理而用于制作盆景。

竹子是盆景创作的主要材料之一,竹制盆景已经成为盆景艺术家们对审美艺术的艰苦探索和刻意追求。

现代竹子盆景主要分“全竹盆景”和“竹石盆景”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竹兜盆景”,又称“倒栽竹”,实际是用孝顺竹等丛牛竹种的竹兜外露而制成。

一般来说外形奇特,体形较小的竹种是较为理想的盆景材料,如罗汉竹、蓬莱竹、龟甲竹、观音竹、小佛肚竹、凤尾竹、菲黄竹、翠竹等。

6.竹子在园林开发中现状及前景
现阶段虽然我国各地有专业的竹种园或竹子植物园,对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性状评价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传统的竹业停留十竹材、竹笋的产出范畴,制约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当然也就限制了竹在园林方面的开发利用。

同时,民间小规模种植观赏竹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但品种单一,大多为大路货,其中许多为经济竹种,栽植技术落后,观赏价值低,经济效益差,不能形成规模。

我国有丰富的观赏竹种资源,许多未能得到开发利用,有的仅在竹种园有少量种植,甚至有的处十野生状态,观赏竹种的开发利用仅仅为起步阶段。

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打破传统的竹业观,通过大力宣传和政策的引导,把握当今有利的发展实际,立足于我国的大、中城市,放眼国外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竹类资源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因地制宜,以科技的进步来带动竹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浅谈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2.陈双林,应杰. 竹子的观赏价值及开发利用. 《竹子研究汇刊》. 2000年第19卷第2

3.龙莉红. 竹子在岭南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广东园林》. 2010年第1期
4.竹子与园林绿化
5.陈飞平,李华. 浅谈中国园林中竹子的应用. 《广东园林》
6.张远文,佘美萱. 小议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工程》. 2006第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