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周雨莲,史继术(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o2o7;2.四川瑞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l0021)摘要概述了我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总结了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途径.通过分析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绿化景观具体改造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提供积极建议.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更新UpdateofHistoricDistrict'SLandscapeZHOUYu-lianetaI(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l0027 )AbstractThecurrentlandscapesituationofChina~historicdistrictwasoutlined,andtheway oftheirlandscapetransformationwassummedup.rr}1erepairofoldbuildings,thetransformationmethodsandstepsforinfrastructureandgr eenlandscapewereanalyzed,whichaimedto provideapositiverecommendationfor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heirlandscape. KeywordsHistoricdistrict:Landscape:Update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记忆,而这些记忆都留刻在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风貌中.《华盛顿宪章》对历史街区的内涵作了迄今最为完善的概括:历史街区是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历史街区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精神上还连接了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现代城市设计不仅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还应注重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使之不被湮没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面貌中,此时对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国历史街区现状20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历史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还有城市大拆大建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旧城区往往是经济繁华,建筑密度高的城市重要地段,也是商业开发的重点.由于政策原因,许多地方政府将旧城区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将开发权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中往往不顾旧城区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加区分地拆建.在城市文化特色方面,由于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传统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其大规模的破坏和改造必然造成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使传统文化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城市特色随之消失,地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享受到了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新科技的便捷,而精神文化的没落使人失去昔日的舒适与安逸.现今,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民居建筑,历史街区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现代建设中难以延续.2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对象及途径历史街区的景观是其价值载体的重要部分,其历史文化价值,民居文化,院落文化,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上.历史街区要给人以场所感,其街巷格局,院落分布,建筑风格,细部设计都要体现历史街区的历史感.其景观主要由老建筑(包括古建筑和民居),公共基础设施,园林景观,服务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Q01089).周雨莲(1980一),女,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从事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20l0-01-29建筑等构成.我国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石质建筑或砖砌建筑,主要以易腐朽的木构架建筑为主,需要频繁的修缮与维护.由于历史街区通常位于旧城区的核心地带,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而有些政府的政策漏洞导致房地产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历史街区进行肆意破坏.再者,由于历史街区以往在经济政策上没能得到有力支持,导致资金不足,没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建筑年久失修.因此在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工作中,街区的硬质景观改造是重点工作内容.2.1对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历史街区的主体建筑通常为古建筑和老建筑.我国历史街区除少部分以外,大多数古建筑和老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为木材,砖石,泥土,其中木构架建筑最为普遍,历史街区中此类建筑为数最多.对历史街区老建筑的改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2.1.1调查建筑基础资料,确定老建筑的性质.许多历史街区遗存有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在对老建筑的改造中首先要对历史街区所有建筑进行详细调查,确定是否有文物古迹,文物建筑.如果该地区存有重要文物建筑,则应划定特殊地界,对文物建筑的改造需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建筑修缮规范进行.在区分出是否有文物建筑后,对其他老建筑也应进行严格细致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建筑年代,建筑风格,建筑细部设计,建筑损毁状况等.对调查结果详细记录,根据建筑的损毁状况区分出危,旧房.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掀起"危,旧房改造"浪潮,因此损毁了许多原本经过修缮后还可继续使用的旧房.吴良镛教授的"有机更新"理论提出,首先要严格区分"危","旧" 房,对危房实施抢救或者改造,对旧房实施修缮和维护.危险房屋(简称"危房")是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危房的判定需由鉴定单位提出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的依据.而旧房是指建筑构件长期没有更新的建筑,其结构尚有承载能力.区分出"危…旧"房是对历史街区建筑修缮和改造的首要步骤.2.1.2根据性质的差异,对不同的老建筑进行修缮或改造. (1)文物建筑.文物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应当严格遵循文5498安徽农业科学2010生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在修缮和改造过程中遵循文物建筑修缮规范.实施"保护为主,抢旧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建筑的修缮要做到尽量不改变建筑构件,新增建筑构件应标明其年代,对文物建筑的改造要做到"修lfj如旧".(2)旧房修缮和改造.对年代久远而建筑重要构件未损毁的旧房,应着重进行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以及内部的改造.修缮工作不应改变其建筑风貌和形制,做到"修旧如旧".因旧房仍然承担着居住功能,而我国许多传统民居的建筑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在旧房的保护工作中要考虑居民的要求,对建筑内部的格局进行适当凋整和改造.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容积率,给排水,私密性上均不能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因此建筑内部的改造重点是增加其基本功能设施.对旧房的改造要使其既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又不影响建筑的整体风貌.(3)危房改造.对建筑承重构件已损坏的房屋,应及时停止其居住和其他使用功能.如危房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 则可通过更换承重构件等技术手段给予保留;如危房损毁程度大,景观价值不高,则可按照其建筑风貌,重新修建与该地建筑风貌协调的建筑.(4)新建建筑.新建设的建筑需符合周边地区的建筑风貌.新建建筑可分为危房重建的建筑和重新开发建设的建筑.对危房重建的建筑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风貌和格局;重新开发修建的建筑存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善,如提高容积率,对内部空间格局进行改善等.(5)影响景观风貌的建筑的改造.在我同城市建设巾,有许多历史街区遭受到现代建筑的侵袭,现代建筑多为多层,高层建筑,建筑立面与历史街区风貌极不协调,建筑高度影响历史街区的天际线和背景环境.对历史街区周边影响风貌的建筑可以进行立面改造处理,如成都武候祠周边建筑立面仿照川西民居模式.对历史街区内部的多,高层建筑应予以拆除,部分建筑由于经济,政策原因可以暂时保留.历史街区的建筑修缮和改造都应与历史街区的Jx【貌相协调,街区的历史环境由建筑群落构成,建筑的风貌及历史感是人们对其产生场所感和历史感的重要因素.而历史街区的老建筑需要新增许多功能设施以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因此老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保留其风貌.2.2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历史街区形成于较早年代,街区的规划和布局有两种生成方式:①整体规划,逐步完善.有的历史街区修建之前有专门的规划,规划的实行者可能是当地政府.古代政府经济较繁荣时,可能在新修建街区时会首先进行整体规划,如北方许多历史街区;有的历史街区是以私人园宅为核形成的,这类历史街区的规划者多为经济实力强的个人.在古代,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进行规划都以中国风水为依据.尽管政府在规划时会考虑基础设施,但古代规划的街区布局和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②自然发展形成.有的街区是以某种核心发展而成的,核心建筑可能是寺庙,祠堂,有的仅仅是自然形成的聚居群落.这类街区通常依地形自然发展,建筑密度大,布局较散乱,布局时较少考虑到公共基础设施.历史街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二是长年失修,许多原本遗存的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及时修缮,最终遭到损毁,无法使用.我国古代建筑街坊分布格局在给排水,管线布置上存在很多问题,街区内的居民普遍用水困难,有的街区居民至今没有私人的给排水设施,房屋基础设施不齐全, 排污能力差.许多街区管线设施不足,也存在大量私拉乱接的情『兄,街区内住户安全隐患很大.由于街区内院落密集, 建筑密度原本很高,许多院落扩建了附属建筑,造成建筑密度更大,院落与院落之问缺少有效的防火设施,而火灾对木构架建筑是最大的威胁.此外,街区内通常缺乏大型开敞地带,防灾设施严重不足.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不能照搬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财其进行改造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切忌"大翻大造",减少改动.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大多需要良好的保护,在对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时, 应避免"大翻大造",大的改动不仅会影响建筑的外部风貌, 更重要的是易对老建筑内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老建筑的基础设施改造中,要充分结合建筑的格局和结构,考虑给排水,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做到尽量少改,小改. (2)保持原貌.街区内路面往往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拆除重建会给景观带来重大损失.给排水设施系统的建设通常需要对路面进行翻造,对路面影响最大.管线的地下设埋,也会影响路面.在进行此类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尽量保留其原先的路面材料,新建的给排水设施所用的新材料也要尽量符合该街区的整体风貌.有许多历史街区将雨水井盖设计为观赏小品,其上雕刻精美的浮雕图案,内容大致为中国传统图案,以创造街区的历史感.2.3对绿化景观的改造许多历史街区内有良好的绿化景观,其原因主要为:①历史街区通常在某个历史时期经济非常繁荣,是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在当时往往会有私人在街区内修建私人府邸,园林是古代私人府邸的重要成分,这些园林设计精妙,勤于管理,因此观赏性很强.并且在历史长河中,私人府邸虽然几经易主,但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维护,甚至扩建,如苏州,杭州许多着名的园林.②街区内的公共绿化景观不易受到损毁.由于受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街区内的许多古树名木都能得到良好的保护.绿化景观不同于老建筑,需要定期的维护与修缮.它即使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存周围环境没有被大肆破坏的情况下,也能生长良好.因此,现代许多历史街区内都遗存有古树名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不顾街区内的绿化景观的价值,对街区内古典园林进行肆意的商业开发,不加区分地损毁街区内绿化,致使大量古树名木消失.而街区内的同林景观是营造历史感的重要因素,对绿化景观的改造要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1)遗存绿化景观以保护为主,维持原貌.这类绿化景观以古典园林和古树名木为主,年代较久,其中不乏着名历史古迹.对于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典园林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修缮,对于一般的遗存绿化景观应保护其原有风貌,并可适当增加游憩设施.所使用的材质和建造手法也应38卷10期周雨莲等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5499遵循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对于街区内经典的古典园林应将保护置于首位,尽量减小改动,保持原貌,并对古树名木面定界限,加以保护.(2)已建设绿化景观的改造.历史街区在建设中通常有许多新建设的园林景观,有些景观的设计修建与街区内风貌不相协调.许多城市建设为标新立异,在街区内大量修建广场,使用现代材料,抹杀街区的历史环境,这类景观需要重新设计改造.对于具有较强使用功能的现代景观,如居住区内的小广场,街头绿地等,可保留其性质和使用价值.在风格和材质上进行调整,景观的细部设计继承历史街区内历史风貌,材质上既可使用街区内历史材质,也可使用能表现历史风貌的现代材质.由于历史街区内有的现代建筑在建筑改造中需要拆除或进行大规模改造,其附属绿地也应进行相应拆除或改造.(3)新建园林景观.历史街区内的遗存园林景观无法满足现代商业,居住要求,而新建设的园林景观通常需要改造. 街区内需要重新建设园林景观以满足商业,游憩,居住等功能要求.此外,历史街区往往处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其风貌与现代建筑相冲突,需要在其间留有缓冲地带.缓冲地带一般为绿化带,它不仅在景观上协调了新,老街区的风貌,还可以作为历史街区的景观背景,有艺术价值.其次,缓冲地带还可以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隔离现代城市的诸多不良影响,有功能上难以替代的价值.再者,缓冲绿带作为园林景观,可以净化空气和水体,有其生态价值.这类绿化带也是历史街区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对于新建设的街区内,街区周边缓冲绿带,都应首要考虑街区内历史环境的要求,符合其历史风貌.(上接第5474页)集中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结论与政策启示通过上文的权重计算,可以将影响集中居住的各因素按其影响的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户房屋所得的补偿, 新小区的环境卫生,社会保障,建筑质量,就医状况,配套设施,在新小区内的居住时间,政府工作,土地所得补偿,广场绿化,家庭收入,日常消费,房屋的户型,农户搬迁时的态度,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对土地的态度,家庭的生活方式,新小区内传统习俗的保留状况,交通状况,文化娱乐,农户的受教育水平,邻里关系,房屋的美观度和农户的年龄.由此可见,农户集中居住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新社区的基本物质条件,农户在新社区的生活状况,农户拆迁所得的补偿和政府的工作.另外,农户的主观因素和家庭特征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农户集中居住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大对集中居住小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建筑质量,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应注意保护农户的利益,保证农户有所可居,不能因集中居住而侵犯农(4)园林硬质景观的维护改造.历史街区内的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同林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建筑改造为参考.园林小品包括观赏性小品和服务设施,观赏性小品可以增强街区历史环境,展示街区历史,增强吸引力.这类小品的设计要求突出地域特色,传承街区历史文化,如许多历史街区内小品雕塑,景墙均以街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服务设施包括街区灯具,厕所,垃圾箱,座椅等,这类小品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在外型上需要进行精t2,设计,与街区内具体环境相协调,使其既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又具有景观装饰作用.对于难以设计的与街区历史环境协调的硬质景观,应使用其他造景手法进行遮挡.3结语我国目前对于历史街区内景观历史格局和风貌,真正能够实施全面保护的只是少数.历史街区的风貌传承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街区一般都有较多的历史遗存,许多历史街区还因其特有的文物古迹已受到良好的保护.街区通常具有较完整的景观风貌.通过对景观风貌的传承,能够全面展示城市发展的历程,表达城市的历史信息,延续历史和文化特色.在新的建设中,它的文化价值逐步被认识并受到重视.城市历史街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识别标志,取代了以往以高,新,异为追求点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参考文献[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O9.[2]赵健.对我国城市旧住区环境更新设计的崽考[J].山西建筑工程学院院报,1996,11(3):47—52.[3]吕蕊.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再生[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O(】l;户权益;培养农户对新小区的归属感,科学规划,融合乡村人文特色,减小凶为留恋故土而带来的阻力;加强政务公开,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体现政府廉政爱民的理念,积极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推动医疗制度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充分认识集中居住的优势,争取农户积极,主动搬迂.同时,还要促使农户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落后的观念.从长远来看,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素质,这对于推进集中居住具有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王巨祥,叶艳,余涛,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J].江苏农村经济,2o07(3):27—28『2]宋言奇.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个案研究[J].城市问题,2008(9):73—76.[3]孙宇杰,瞿忠琼.发达地区农民对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O9,37(22):10741—10744.[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讨_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OO8. 『5]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2OO7年受城乡建设统计年报(村镇建设篇) [1t].2O07.[6]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片j[M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3O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