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

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中国。

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

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

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

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

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

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

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

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

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

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

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

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是一个相互讨论和研究问题,各抒己见而互相沟通的过程。

其四、心理治疗师需要获得的信息较单纯,可以只根据症状体征来选择并实施治疗方案。

心理咨询师则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需要了解求助者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帮助他开发自身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分属不同的组织,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活动。

在回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历史渊源时,也会发现明显的不同之处。

心理咨询与治疗同属帮助过程,但在这两种帮助过程中,帮助者与求助者有不同的称谓。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被称为咨询师(counselor),求助者被称为求询者或来访者(client)。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帮助者被称为治疗师(therapist),求助者被称为病人或患者(patient)。

(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相似之处:(1)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主要区别:(1)工作对象的差异: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

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问题性质的差异: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

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咨询时间的差异: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

(4)治疗层面的差异: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

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治疗目标的差异:心理治疗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技术一、行为疗法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

行为疗法是基于严格的实验心理学成果,遵循科学的研究准则,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等基本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常见的行为治疗及其适应症:系统脱敏疗法: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考试焦虑等。

冲击疗法:恐怖症、强迫症等。

厌恶疗法:酒精依赖、海洛因依赖、同性恋、窥阴癖、露阴癖、恋物癖、强迫症等。

阳性强化法:儿童孤独症、癔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二、家庭治疗与夫妻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的对象,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适应症:家庭治疗:家庭危机、子女学习困难,子女行为障碍。

夫妻治疗:婚烟危机,夫妻适应困难,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三、催眠疗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适应症:癔病、疑病症、恐怖症、身心疾病。

四、森田疗法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求生欲望强烈,内省力强,将专注力指向自己的生命安全,当专注力过分集中在某种内感不适上,这些不适就会越演越烈,形成恶性循环。

森田疗法就是要打破这种精神交互作用,同时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适应症:神经质、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

五、认知疗法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适应症:情绪障碍、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行为障碍。

人格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偏头痛、慢性结肠炎等身心疾病。

在中国最实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是什么首先,心理分析技术不适合中国,不实用。

我不反对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无论是经典的还是后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文化精神分析、改良精神分析、各种名称的动力分析等),都有科学道理,其技术有实用价值和确切的效果,这不用怀疑。

但是,精神分析花费的很大。

一是培养这方面的专家费用比较大,二是治疗的费用大,时间比较长。

如果没有时间和金钱,就没有真正合格的心理分析治疗。

如果盲目的改良,变成短促的治疗,可能不仅治疗没有效果,可能还有副作用(有人说心理治疗没有副作用,那是胡弄外行,实话)。

她好象是需要打开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器,再重新装修好。

不然,打开容易(也有破坏的危险,如果没有耐心的话),装修非常困难,因为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在中国的大部分心理医生,基层的人员,使用心理分析不现实,还是美好的梦想。

开你的“夏利”车吧,“奔驰”的开不了。

其次,人本主义、格式塔也不实用。

我还是不反对这些伟大的理论,也承认这些技术有价值。

但是我们的文化(不是传统的,是目前现实的文化),不接受这样的心理治疗,他们会感到没有真正的治疗意义,这与国外的不一样。

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文化水平没有达到对这些理论的理解,这不是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他们的(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实用的,针对症状的。

他们还没有达到要求发展来解除症状的程度。

行为治疗比较实用,但是也不是经典的行为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是改良的。

这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符合我们大部分客户的心理定位。

他们不需要什么理论、解释(尽管表面有客气、崇拜、恭维的接受),但是很快就会表现在情绪方面让心理医生遭受打击。

他们对A-B-C,对认知作业(三格表)不感兴趣。

辩论的方法更是距离国人的习惯太远,有“文革”斗争的忌讳。

他们需要放松、脱敏。

他们需要改善情绪,并且越快越好。

对他们的要求,我们能指责和抱怨吗?不能。

总的来说,针对具体情况,患者的问题,他们的文化、时间、经济和对效果要求的层次,采取灵活有效技术是原则。

这与科研性的治疗、与国外的成熟的治疗有很大不同。

她压抑,你倾听、理解,帮助她宣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求她解除潜意识的原因。

他有恐惧的具体对象,你帮助他习惯就行了。

他没有原因的焦虑、紧张,帮助他放松是最好的方法。

必要是合并药物会更好,好好解释清楚,不要担心增加什么治疗的“阻抗”。

目前咨询或者寻求治疗的还是“神经症”比较多,是有不同病程、类型、程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