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同时中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关于中小发展问题的研究也开始增加,但是这些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小的长远发展问题,多以短期的解决某个局部问题为主。
基于此,在分析中小现状的基础上,从区域品牌的角度出发,对中小的长远发展问题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中小发展;区域品牌1国内外中小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中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已超过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351万家,占全国总数的%。
中小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工业新增产值的%,占社会销售额的%,在出口和进口总值中分别占%和69%,在上缴工商税收中占%。
在技术创新方面。
我国专利的66%由中小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开发的。
在吸纳就业方面,中国工业中小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3%,中小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在国外一些国家里,中小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日本中小所占比例达到了%,在中小就业的人口达到了%,中小在制造业中的产出占总制造业产出的%。
在美国中小对GDP的贡献达到了55%,在中小就业的人口占到64%。
在意大利中小占到98%,解决了70%的就业人口。
在欧盟,中小所占比例达到了%,解决了60%的就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为57%。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中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中小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发展中小是复苏本地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
中小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在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中小也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看到中小作用和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必须要看到中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小的融资问题是中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中国,融资困难成为影响中小发展的突出问题。
融资困难一直是影响我国中小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据统计,占全国总数99%以上的中小占有贷款不超过20%,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无缘。
上海一项对1000家小的抽样调查显示,64%的小认为贷款难是制约小发展的最大因素。
在被金融机构普遍看好的北京中关村,8000家共需270亿元信贷资金的科技行业中小,只有不到400家得到了总额仅为16亿元的贷款。
其次,中小盈利情况不容乐观。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中小20XX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亏损增加。
根据中国家调查系统调查,%的经营者认为盈利情况“好”比认为“差”的仅多个百分点,比20XX年减少了个百分点。
再次,技术装备水平低,缺乏专业人员,产品同质化使得中小很难与大竞争,在面对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小破产的情况十分突出。
最后,因缺乏自律和争夺更多顾客和订单,造成无序竞争,影响了中小的生产经营和的经济利益受损。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小的发展,虽然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但这些方法都只是从中小发展的某一个环节出发,没有考虑到中小的长远发展。
相比之下,从集群的角度来研究中小的发展是相对比较宏观的研究。
但是随着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众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
首先,形成集群的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低,产品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知识竞争能力较弱,这些,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集群的经济绩效。
其次,中小集群过程中,一些地区、一些产业往往更注重“数量”的扩张,而不注重“质量”的提高。
换句话说在集群的过程中往往只从数量规模上入手,而对于集群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则很少有去考虑。
最后,虽然说形成了一个集群,但无论是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在考虑问题时更多的出发点还是从一种短期利益去考虑,而不是从产业的长远发展去探索有关的方法。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小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新的视角或角度去探索中小的长远发展问题。
2区域品牌与中小长远发展区域品牌和品牌是相互、密不可分的。
某个地域的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就构成了区域品牌。
在同一个区域内,众多驰名商标必然构筑起一个驰名的区域形象品牌。
如山东省的青岛市拥有“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五个全国驰名商标,合力托起青岛市良好的区域形象品牌。
另一方面,某个地域内许多欺诈消费者的伪劣品牌最终会严重地破坏该区域形象品牌。
如浙江“温州制造”标志的鞋业的衰落就是温州一些伪劣品牌造成的。
在温州发展的初期,一些盲目生产,忽略了产品的质量,这使得温州鞋产品的信誉急剧下降,这直接导致了在一些市场上只要是温州产的鞋,无论质量好坏一律遭到驱逐。
具体来说区域品牌对中小发展的影响可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第一,建立区域品牌能够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短缺,综合实力有限,区域内的中小很难建立自己的品牌,即使产品在质量和独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使得中小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潜力。
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区域品牌提升整体形象,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扩大区域影响力。
建立区域品牌相当于在区域内建立了一个区域形象平台。
随着区域品牌的发展,区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将得到提升,使区内所有从中受益。
另外区域品牌在传播信息、创造市场需求、建立消费者信心、排斥竞争对手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利用区域品牌还可以使中小获得持续的品牌影响力。
区域品牌相比单个品牌而言,具有较小的风险、较高的品牌价值和更为持续的品牌效应。
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的市场生命相对较短,由于缺少有效的维护和特色,中小的品牌会逐渐衰落,同时由于中小资金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广告,品牌的影响只是通过口头传播,这使得品牌的影响区域较小,但是区域品牌是一个区域内群体的长久价值资源。
区域品牌建立之后,其影响力将持续下去,除非产业本身衰退,如景德镇瓷器这样的区域品牌持续了几百年的历史,还在发挥影响力。
第三,利用区域品牌能够提升中小集群的竞争力,解决中小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区域品牌能够形成中小集群的有效整合。
中小集群的重要竞争优势是降低生产、交易的成本、获得外部经济和实现持续创新。
借助品牌媒介实现市场资源、顾客资源、技术资源及其他主要因素的整合,形成柔性的品牌价值链,然后建立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中小长期竞争优势,发挥其特长所必须的,这个过程称为品牌聚合。
区域品牌集中体现了中小和集群的各种优势,利用区域品牌这个媒介能够有效整合集群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以提高集群的竞争力。
其次,区域品牌能够提高地区和集群的吸引力。
区域品牌是众多中小连接的链条,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有效地将所有的在一起。
因此,生产同类产品的将千方百计地聚集到这个区域,相关产业与提供支持和配套服务的也将被吸引到该区域。
越来越多的将不断加深竞争与合作的层次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集群的稳定发展。
最后建立区域品牌能够提高集群的整体形象。
当中小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将会形成多品牌共存与互相竞争的局面。
由于不同具有不同的实力使得品牌在市场上影响大为不同。
面对大强势品牌的竞争,单个往往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通过形成区域品牌并通过特定的产品展示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能够改变顾客对中小的偏见,同时使消费者形成对该区域的总体印象与评价,认为某地区就是一个产品的代名词。
只要集群内的贴上区域品牌这一标签就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区域品牌将极大地降低竞争的压力。
3结论中小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长远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区域品牌的角度研究中小的长期发展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小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区域品牌在中小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利用区域品牌是促进中小长远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彭莉戈.中小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统计与决策,20XX,(8):146-147.杨雪.我国中小的融资困境及解决办法[J].经济经纬,20XX,(4):94-97.包惠.中小信贷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XX,(3):75-79.胡竹枝.融资结构与价值——基于武汉市中小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XX,(18):65-66.钟维兆,温立勇.借鉴美国经验根治我国中小融资困境[J].经济师,20XX,(10):185-186.王召.政府干预应恰如其分——扶持中小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20XX,(11):18-21.蒋建华.我国中小民营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J].江海学刊,20XX,(6):206-209.许进,陶克涛.科技型中小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管理研究,20XX,(3):55-58.王传东,王家传.完善中小信用担保的实践与思考[J].商业研究,20XX,(7):41-43.梁晓娟.信用评价:中小融资瓶颈[J].金融理论与实践,20XX,(8):46-48.李兆华.加强中小信用管理的思考[J].学术交流,20XX,(4):83-86.梁鸿飞.信贷融资与民营中小的信用能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129-138.党春芳.中小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商业研究,20XX,(17):130-132.张文路.我国中小信用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工业经济,20XX,(7):29-34.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XX,(6):83-87.赵有广,蒋云龙.论虚拟中小集群及其实现形式[J].财贸研究,20XX,(3):9-14.揭筱纹.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中小集群成长模式[J].软科学,20XX,(1):141-144.王荣,杨晓明.中小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XX,(8):214-216.王平.江浙中小集群发展模式探析[J].探索,20XX,(6):149-153.任家华,马奇柯.中小在集群内发展的优势和风险[J].江汉论坛,20XX,(2):37-.吴德进.论我国中小的集群化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XX,(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