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上请制度始创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曹魏D.隋朝解析:解析:上请制度源于汉朝。

3.将流刑分为五等的朝代是( )。

(分数:2.00)A.曹魏B.西晋C.北齐D.北周√解析:解析:北周将流刑分为五等,隋朝在此基础上将流刑改为三等。

4.最早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是(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西魏和北齐政权下诏废宫刑,宫刑退出历史舞台。

5.“格”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北魏“以格代科”,使格正式成为法律形式。

6.“式”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西魏编有《大统式》,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

7.皇帝制度始创于( )。

(分数:2.00)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解析:解析:皇帝制度最早创立于秦朝,汉朝沿用。

8.汉朝的行政中枢机构在设置上实行( )。

(分数:2.00)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D.内阁制解析:解析:汉朝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采取皇帝隶属六部的内阁制。

9.汉朝掌管军事的行政中枢机构是( )。

(分数:2.00)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令刺史解析:解析:汉朝的“三公”中,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令刺史为汉朝的地方监察机关。

10.“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正式确立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曹魏时期D.北齐时期解析:解析: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正式确立。

11.汉朝为了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颁布的法令是( )。

(分数:2.00)A.告缗令√B.均输平准法C.除盗铸钱令D.推恩令解析:解析:“告缗令”为汉朝重农抑商法令;“均输平准法”为汉朝平抑物价的法令,以限制商人牟利;“除盗铸钱令”为打击私铸货币的法令;“推恩令”为打击地方诸侯势力的法令。

12.三国曹魏时期讲读法律的人员被称为( )。

(分数:2.00)A.州刺史B.司隶校尉C.律博士√D.大理寺评事解析:解析:曹魏时期讲读法律的人员称为律博士。

州刺史是汉朝的地方监察机关;司隶校尉是汉朝掌管京师附近州县的监察机关;大理寺评事为大理寺的副职官员,宋朝以前属于审判官,明朝以后属于复核刑事案件的官员。

13.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魏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北齐律》√解析:解析:《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

对于《北魏律》和《唐律疏议》,后世没有专门的评价。

14.第一部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唐律疏议》解析:解析:《晋律》最终完成了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后世对此予以继承。

15.汉朝专门负责监察京师州县的监察机关是( )。

(分数:2.00)A.御史台B.州刺史C.部刺史D.司隶校尉√解析:解析:御史台是汉朝到元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州刺史是汉朝专门的地方监察机关;部刺史是汉朝专门的中央派出地方的监察机关。

16.汉朝专门制定的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的法律称为( )。

(分数:2.00)A.三互法√B.务限法C.均输平准法D.重法地法解析:解析:“务限法”是宋朝的民事审判时限制度;“均输平准法”是汉朝平抑物价的法令,以限制商人牟利;“重法地法”是宋朝打击盗贼的法律。

17.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

(分数:2.00)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尽管《曹魏律》《晋律》和《北齐律》都对法典总则进行了改革,但首次进行改革的是《曹魏律》,但《北齐律》最终完成了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改革。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9.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朝起诉限制制度的有( )。

(分数:2.00)A.公室告√B.非公室告√C.读鞫D.乞鞫解析:解析:秦朝对起诉有严格限制,秦朝把杀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

读鞫的意思是宣读判决书,乞鞫的意思是申请再审,它们与起诉无关。

20.汉朝危害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罪名有( )。

(分数:2.00)A.左官罪√B.阿党附益罪√C.出界罪√D.酎金罪√解析:解析:汉朝危害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犯罪有左官罪、阿党附益罪、出界罪和酎金罪。

21.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有( )。

(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B.上请C.诬告反坐√D.盗窃按赃值定罪√解析:解析:A项和B项为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22.汉朝的起诉形式有( )。

(分数:2.00)A.告诉√B.公室告C.举劾√D.非公室告解析:解析:汉朝起诉形式有告诉和举劾两种;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为秦朝起诉制度的范畴。

23.汉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包括( )。

(分数:2.00)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令刺史解析:解析:汉朝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令刺史为汉朝地方监察机关,并不是中央行政机构名称。

24.《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 )形成的。

(分数:2.00)A.户律√B.兴律√C.擅兴律D.厩律√解析:解析:《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篇,形成9篇。

25.曾经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有( )。

(分数:2.00)A.汉朝B.北魏C.西魏√D.北齐√解析:解析:西魏和北齐政权下诏废宫刑,宫刑退出历史舞台。

26.下列关于《晋律》内容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晋律》揭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B.《晋律》首次规定了“服制定罪”制度√C.《晋律》首次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D.《晋律》指的就是张杜律√解析:解析:A项错在:《晋律》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成文法典,但这并不意味着《晋律》拉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

C项错在:《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而不是《晋律》。

27.曾经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

(分数:2.00)A.《九章律》B.《泰始律》√C.《北齐律》√D.《曹魏律》√解析:解析:《曹魏律》具律改为刑名律,作为法典总则,《晋律》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律两篇,《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

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8.分析题第67-69小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

”“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

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分数:6.00)(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所谓准五服以制罪,是指对于九族之内亲属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要根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罪量刑的制度。

)解析:(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的确立,是按照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体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夫权思想,旨在维护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等级秩序。

因此,它实际是将儒家礼的原则引入刑事立法原则之中,作为定罪量刑的首要依据。

这显然是引礼入律、融礼于法的产物,是罪刑确立标准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解析:(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准五服以制罪原则自《晋律》确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

唐朝将服制定罪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入《唐律疏议》;后世出现的“十恶”重罪中,对于不孝、恶逆等严重侵犯亲属的犯罪,都加重处罚;元朝制定的《元典章》甚至首创五服图,而明、清刑律在正文之前附有《五服图》,以便司法机关量刑时参考。

可见,该制度对后世封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