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内江模拟)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粮食酿成酒B . 气球爆炸C . 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D . 湿衣服晾干2. (2分) (2019九上·北京期中)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气体3. (2分)(2018·静安模拟)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 食盐B . 植物油C . 硝酸钾D . 白酒4. (2分)(2020·佛山模拟)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病变B、化学与农业①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C、化学与生活①通过活性炭吸附可把硬水转化为软水②糖类、油脂和水都是基本营养素D、化学与环境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A . AB . BC . CD . D5. (2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 积极植树造林B .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 . 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6.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熄灭酒精灯B . 闻气味C .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 . 滴加试液7. (2分)(2020·福田模拟)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使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成为最畅销的商品。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NaClO属于氧化物B . NaClO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C .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 . 84消毒液不能和医用酒精一起使用8. (2分)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 NH4+、 Na+、Cl-、SO42-B . H+、Na+、NO3-、CO32-C . K+、Ba2+、OH-、SO42-D . K+、Ag+、NO3-、Cl-9. (2分) (2016九下·泗阳期末)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盐酸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B . 浓盐酸敞口时会看到白烟冒出C . 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D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醋酸的pH值,结果偏大了10. (2分)(2017·扬州模拟)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8:9B . 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 甲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11. (2分)(2017·南沙模拟)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B.Ag粉Mg粉适量稀硫酸C.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NaCl KNO3冷却结晶A . AB . BC . CD . D12. (2分)(2019·广元)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B . 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C . 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D . 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二、填空题 (共4题;共17分)13. (4分)(2019·苏州模拟)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2016年世卫组织确定的主题是“为平装做好准备”,我国活动的主题的“拒绝烟草的危害”。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辅基,其分子式是C34H32N4FeO4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血红素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2)求血红素分子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最简整数比)14. (4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 食盐B . 纯碱C . 植物油D . 蔗糖(2)加强水质监测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①从某工厂废水排放口取出的水样中携带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②若要检测水样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___.③若水样显酸性,该工厂可以用________处理酸性废水.(3)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________(举一例).15. (3分)(2016·龙江) 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解释下列问题:(1)从钠、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可推知,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16. (6分) (2020九上·红桥期末) 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2)t1℃时,要使接近饱和的B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3)t2℃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若要把100克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克。
三、推断题 (共1题;共3分)17. (3分)(2014·贺州)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A是固体物质,C是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推测C是________气体.(2) B、F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3) 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四、实验题 (共1题;共3分)18. (3分) (2019九上·广丰月考)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若用A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3)氧气应选择________装置来收集(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
(4)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________(填序号,下同)用作发生装置。
(5) 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则应选择________装置来收集NO.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5分)19. (5分)(2020·重庆)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①②③④试管内试剂NaOH溶液MgCl2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加入硫酸后的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白色沉淀生成(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 ,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_改成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
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20. (6分) (2018九上·长沙月考) 某同学为测量某大理石产品中 CaCO3 含量,称取了 10g 该大理石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盐酸,发现反应后质量一共减少了 3.3g(设其它杂质与盐酸不反应,不考虑 CO2 在水中溶解),请你帮他计算:(1)生成的 CO2 质量是多少g.(2)该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填空题 (共4题;共17分)答案:13-1、答案:13-2、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解析:三、推断题 (共1题;共3分)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考点:解析:四、实验题 (共1题;共3分)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答案:18-4、答案:18-5、考点:解析: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5分)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考点:解析: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答案:20-1、答案:20-2、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