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


实 验 结 论
一、 钢的热处理工艺
按表 1 进行实验分工,根据分配的实验任务,设计碳钢热处理工艺。 表 1.实验内容
材料
45#.φ15mm
T12.φ10mm
淬火前组织 淬火前硬度(HRC)
淬火温度(℃) 加热时间(min)
淬火介质 淬火后硬度(HRC)
回火温度(℃) 保温时间(min) 回火后硬度(HRC)
10.常用热处理加热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正火后钢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后高。
(
)
2.退火是为了降低零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
)
3.任何钢种通过淬火都能达到硬而耐磨的目的。
(
)
4.淬火后及时回火是为了消除淬火带来的脆性和内应力。
(
)
8.如图 1-1 所示各工艺曲线分别代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是:
1)是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 3)是___________ 4)是___________

加热 度
临界温度 随炉冷却
保温
1
空气冷却
2
水冷或油冷
保温
3
4
缓慢加热
时间 图 1-1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9.钢的表面热处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工件经过切削加工等成形工艺而得到最终的形状和尺寸,再进行赋 予工件所需要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
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可以消除经过铸造、锻造、焊接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细 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使工件组织更加均匀。
热处理工艺过程的组织转变规律包括:钢件的加热转变,理论依据是铁碳相图;钢的冷 却转变包括: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回火转变,理论依据是 CCT、TTT、 以及淬透性曲线等,
4.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是大于(

a、2.11%
b、4.3%
c、6.69%
5.你实习时所制作的手锤应进行(
)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1.制造锉刀、手工锯条的材料是( )。
a)45 钢
b)T12A
c)W18Cr4V
2.钻头、铣刀常用的材料是( )。
a)Q235
b)T12A
根据钢的组织转变规律制订的具体热处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参数就是热 处理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中的三要素就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2.热处理工艺过程和各个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3. 工件热处理时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相同材料的零件,因其大小、形状不同,热处理的效果就不同。 (1).尺寸效应:钢材的力学性能随其形状、尺寸的改变而变动。通常是尺寸愈大,在 相同的冷却介质中热处理的淬透深度变浅,力学性能愈低。 (2).质量效应:指零件的质量(重量)不同,热处理的最终结果不同,尤其在淬火工 艺中表现最明显。通常工件直径越粗,越难以淬透。工件越大,淬火越难。质量不同造成的 热处理结果差别就大。 质量效应是从工件大小的角度分析淬火效果。淬透性是从钢材的材料角度分析淬火效 果。淬透性好的工件的质量效应就小,也就是说,淬透性能改善质量效应。 (3).形状效应:指淬火效果受零件形状的影响,棒、板、球的形状不同,它们的淬火 效果不同,此外,相同零件上的不同淬火部位的冷却方式有差异,淬火效果也不同。 工件的“尺寸、质量、形状”就是工件的三要素。 在编制热处理工艺规范时,热处理工艺三要素必须和热处理工件三要素结合起来,不能 分割,参阅各种手册中热处理 CCT、TTT 等曲线时更不能忽略热处理工件的三要素。工件的 表面和工件心部的加热、冷却中的温度差异。 4.热处理工艺人员和操作人员必备基础知识是什么? 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 1.铁碳相图、相图中的基本组织状态、铁碳合金的平衡转变过程、铁碳相图的应用范围; 2.连续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奥氏体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以及各种组织的获得方法; 4.冷却转变曲线以及其应用; 5.淬透性曲线以及其应用; 6.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和冷却转变的影响; 7.各种冷却介质的特性以及其应用; 5.热处理操作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答:热处理操作人员,包括热处理工艺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1.金属学中的基础知识:晶体结构初步知识、结晶和同素异构初步知识、相图和杠杆 定律。固体金属扩散的初步知识。比较重要的知识是铁碳(Fe-Fe3C)相图知识。 2.金属热处理原理知识: 热处理金相组织的种类:珠光体、奥氏体、索氏体、屈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 魏氏体。 各种热处理金相组织的性能、组织形态、组织和工艺的关系。
c)W18Cr4V
3.机床传动用齿轮应选用的材料是( )。
a)40Cr 或 45
b)HT150
c)1Cr18Ni9
二、填空
1.钢的热处理就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以获得所需的
结构与
的工艺方法。
2.热处理只改变金属材料的

,而不能改变其

,这是与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工艺的不同之处。
3.机械工程材料一般分为
答:热处理是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某种冷却方式冷 却下来的一种加工工艺。其工艺过程是:加热-----保温------冷却。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工件的工艺性能、使用性能,挖掘 钢材的潜力,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材料和能源。
热处理工艺分为预备热处理(又称第一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又称第二热处理)。 将热加工之后为随后冷拔、冲压和切削加工或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的热处理称为 预备热处理。
3.按热性能塑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种;
按用途塑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陶瓷是___________的总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
5.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起_________作用;增强材料起______ ____作用。
6.按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按增强材料形态的不同,复合材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7.热处理是将钢在_____态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使钢的__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获得______________的工艺方法。
各种热处理转变曲线的读图和使用方法。尤其是冷却转变曲线 CCT 图。 3.化学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常用气氛的组成。 4.合金结构钢、工具模具钢、轴承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等各类钢种的基本知 识。热处理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对现场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因素能作出 事前判断。返修品的处理措施。 5.常用辅助材料的基本知识: 各类盐、淬火油、防氧化脱碳涂料、石棉等工艺材料的知识的掌握。 6.热处理常用设备: 加热设备、冷却设备、附属设备(校之、喷砂、冷处理、液氮、制氮机)、真空泵、热 工仪表、检测硬度计等的使用、性能、安全规程。耐火材料知识。筑炉知识。 7.火花鉴别知识。 8.电工学的基本知识。 9.机械识图的知识。 10.热处理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11.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3.淬透性与淬硬性、淬硬层深度的关系 淬硬性也叫可硬性,它是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淬硬性主要与 钢中的 碳的质量分 数有关。更 确切的说它 取决于淬火 加热时固溶 于奥氏体中 的碳的质量 分 数。奥氏体中固溶的碳越多,淬火后马氏体的硬度也越高。由此可见,淬硬性与淬透性的含 义是不同的,两者无必然联系。淬硬性高的钢,其淬透性不一定高,而淬硬性低的钢,其淬 透性也不一定低。例如高碳工具钢的淬硬性高,淬透性小,而低碳合金钢的淬硬性不高,但 淬透性大。 钢的淬硬层深度,也叫淬透层深度,通常指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距离。在其它条件 均相同的情况下,钢的淬透性越高,淬硬层深度就越大,因此可根据淬硬层深度大小来判定 钢的淬透性高低。但是钢的淬硬层深度除了与淬透性有关外,还与具体工件及冷却介质有关。 例如有两个材质相同而尺寸不同的工件,相同加热后,小工件得到的淬硬层深度要比大工件 的大。这种随工件尺寸增大而热处理强化效果逐渐减弱的现象称为“尺寸效应”,在设计中 必须予以注意。 4.淬透性的实际意义 淬透性是设计工件、合理选材和制定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 在整个截面上力学性能较均匀(尤其是屈服极限和冲击韧性),因而综合力学性能高。因此 对淬透性好的钢可采用冷却速度缓慢的冷却介质,这对减少形状复杂或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 件的变形十分有利。 选材时应考虑钢材的淬透性。许多大截面零件和动载荷下工作的重要零件,以及承受拉 力和压力的螺栓、拉杆、锻模、弹簧等重要工件,常常要求截面的力学性能均匀,应选用淬 透性好的钢。而承受扭转或弯曲载荷的齿轮、轴类等零件,外层受力较大,心部受力较小, 不要求淬透,可选用淬透性稍低的钢种。有些工件不可选用淬透性高的钢,如焊接件,若选 用淬透性高的钢,就容易在焊缝的热影响区内出现淬火组织,造成焊接变形和裂纹。
五、时间安排 3 个单元,共 5 天。
实习报告一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一、选择
1.钳工所用的锉刀常选用(
)来制造。
a、碳素工具钢
b、合金工具钢
c、硬质合金
2.测定铸铁的硬度一般选用(
)试验计。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布氏硬度或洛氏硬度
3.碳的质量分数大于 0.6%的钢为(
)。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2)画图方法如下 1)应画在 30—50 直径的圆内,在图下方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 腐蚀剂和放大倍数。并将组织组成物用细线引出标明。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