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
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
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二、间接抒情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的。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的特点。
(二)托物言情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三)即事感怀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四)用典抒情个性化再处理:
⑴教学流程
⑵变式拓展
⑶归纳总结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
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事典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
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预习反馈:
1.(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病因诊断:
课堂达标: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①府相②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金陵:指镇江。
唐人喜称镇江为金陵。
②府相:名周宝,握有重兵。
唐时黄巢起义,藩镇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
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中出现了愁,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作者什么愁?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花》,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谷川口。
诗人晚年隐居于此。
裴迪:唐代诗人,关中人,王维的好友,天宝后任蜀州刺史、尚书省郎。
②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凤歌笑孔丘”。
全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请你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
课后作业:
完成第二课时的课前预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