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Cl-
K+ /Na+
酸中毒→高钾血症 碱中毒→低钾血症
HCO3-
(四)肾的调节
通过排酸保碱作用调节HCO-3浓度 ❖ 近端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HCO3 – ❖ 远端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HCO3 ❖ 泌氨(铵)作用
近端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 HCO3-
Na+
HCO3-
H+
ATP
K+
Na+ H2CO3 CA
意义:❖❖BBEE负 正值 值↑↑: :代 代谢 谢性 性酸 碱中中毒毒
(六)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
概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定
念 阳 子(UC)的差值。
(六)阴离子间隙(AG)
可测定的 阳离子
未测定的 阳离子
K+、Ca2+等
Na+
(140)
-
Cl
(104)
HCO3-
(24)
平均 : 7.40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什么是酸? 什么是碱?
酸碱概念 H2CO3 、H2PO4-、Hpr
酸:释 H+ 者 为 酸 碱:受 H+ 者 为 碱
OH-、 HCO3-、 Pr-、 NH3
H2CO3 NH4+ H2PO4HPr
酸
H+ + HCO3H+ + NH3 H+ + HPO4H+ + Pr-
(二)动脉血CO2分压(PaCO2)
概念: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产 生的张力。
PaCO2 : 33~46mmHg (平均40mmHg)
意义:
原发性PaCO2 继发性PaCO2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pH ∝ HCO3H2CO3
PaCO2↑
代谢性酸中毒
(一)pH
概念: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动脉血7.35-7.45
pH的计算:
pH= pKa +lg [HCO3-]
[H2CO3]
= 6.1 +lg [HCO3-]
αPaCO2
24
= 6.1 + lg
1.2
=7.4
pH ∝ HCO3-(20)
H2CO3(1)
意义
❖pH<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 ❖pH>7.45 失代偿性碱中毒
授课大纲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类型及检测指标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及判断方法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Acid-base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
酸碱平衡
pH
动脉血 pH : 7.35 - 7.45 平均 : 7.40
酸碱平衡
pH 酸碱不断产生或摄入 经过机体的调节 动pH脉稳血定p在H :正7常.35范- 7围.45
HCO3- ≈ H2CO3
20 1
代偿性 代谢性酸中毒
通过代偿调节
HCO3-↓↓ < 20
H2CO3 ↓
1
pH↓
失代偿性 代谢性酸中毒
代酸血气指标的变化
原发性变化是:
一、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概念:以血浆HCO3-原发性降 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一)原因和机制 肠道液丧失 肾小管酸中毒
CA抑制剂
HCO3-↓
烧伤血浆渗出 血液稀释
HCO3-减少 H+增多
固定酸↑
产生↑:乳酸增多 酮症酸
摄入↑:水杨酸药物、 含氯成酸药物
排出↓ :肾衰竭
❖ pH正常: ➢正常 ➢代偿性酸碱紊乱 ➢混合相消性酸碱紊乱
酸碱紊乱分类
病因 → 原发性
代谢性因素(碱)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pH ∝ HCO3-(20) H2CO3(1) 呼吸性因素(酸)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偿性
?
失代偿性
pH ∝ HCO3(N) H2CO3 pH ∝ HCO3() H2CO3
❖肾
(一)血液的缓冲系统
缓冲酸
缓冲碱
血 浆 缓 冲 系 统
红 H2CO3
HCO3-+ H+
细 胞 缓
H2PO4HPr
HCO3HP- rP-O+4-+H+H+
冲 系
HHb
H2COH3 b- + H+
统 HHbO2
HbO2- + H+
全血中各缓冲体系含量与分布
缓冲体系
HCO3HbO2及Hb
磷酸盐 血浆蛋白
H2O + CO2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Na+ HCO3-
H+
H2CO3
CO2 H2O
肾小管腔
近曲小管 特点
泌氢方式:H+-Na+交换 HCO3-重吸收方式:Na+-HCO3-同向转运 关键:碳酸酐酶
酸-活性增强,碱—活性降低。
远端肾单位泌H+和重吸收 HCO3-
Cl-
毛细血管
HCO3-
H+
H2CO3 CA
概
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
念 阴离子的总和。(标准条件测)
正常值:45-52mmol/L(平均48mmol/L)
意义:❖❖BBBB↑↓: :代 代谢 谢性 性碱 酸中 中毒 毒
(五)碱剩余(base excess, BE)
概
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
念 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正常值:0±3mmol/L
12~24h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Classification of acid-base disturbances and laboratory tests
酸碱平衡紊乱
pH: 7.35-7.45
<7.35 or >7.45——cellular damaged
<6.8 or >7.80 – life threaten
(排酸)
泌NH4+
(排酸)
碳酸酐酶活性、谷氨酰胺酶活性
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及其特点
调节 机制
调节 作用
发生 时间
缓冲系统 肺 组织细胞
肾
缓冲对 [H+ ]
通气
细胞内外离 子交换
H2CO3
H+-K+ H+-Na+ Cl--HCO3-
排酸保碱 (泌H+重吸 收HCO3-)
HCO3-
立即 数分钟 3~4h
function
pH
6.8
death
[H+]
160
7.35
acidosis
7.45
7.8
alkalosis death
40
16 nmol/L
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s
•酸碱负荷过度、不足 •调节障碍
常用检测指标
pH PaCO2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缓冲碱 碱剩余 阴离子间隙
正常值:22 ~27mmol/L,平均24mmol/L
SB ↑:代谢性碱中毒 SB ↓: 代谢性酸中毒
(三)SB 和AB
2. 实际碳酸氢盐 (actual bicarbonate, AB)
概 念
实际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的量。
隔绝空气 实际的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实际的PaCO2
2. 实际碳酸氢盐(AB)
H2O + CO2
上皮细胞
A×TP HPO42H+ 酸 化
H2PO4-
肾小管腔
近端肾单位H+-Na+交换障碍→Ⅱ型 肾小管酸中毒(RTA Ⅱ )
毛细血管
Na+
HCO3-
H+
H2CO3 CA
H2O + CO2
上皮细胞
Na+
× HCO3-
H+
H2CO3 CO2 H2O
肾小管腔
严重贫血 休克 心力衰竭 肺水肿 CO中毒
basic food
小结:机体酸碱的来源
机体代谢和食物产生
释放H+
肺 H2CO3 肾 非挥发
酸
酸
挥发酸 固定酸
碱
有机或 无机酸
盐 氨
能与酸 (H+)结合
肾
酸碱平衡
酸碱不断产生或摄入 经过机体的调节 pH稳定在正常范围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 血液的缓冲系统
❖肺
缓冲系统——由弱酸+共轭碱
❖ 组织细构胞成的缓冲对组成
A➢血G正Cl常- 含型量代正酸常
正常
AG正常型代酸 AG增高型代酸
AG HCO3-
AG HCO3-
AG HCO3-
Na+ Cl-
Na+ Cl-
Na+ Cl-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血液缓冲系统的代偿 组织细胞的代偿 肺的代偿 肾的代偿
1.血液缓冲系统的代偿
+
+
H
+
HCO3-
H2CO3
H
碱
CO2
酸的分类和来源
1.挥发酸 H2CO3
H+ + HCO3-
H2CO3
CO2 + H2O
CA 糖、蛋白质、脂肪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