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经济学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

林业经济学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

首先要根据影响林地价格的自然因素,按照 林地的最佳用途,预测林地预期收益和确定林 地地租,计算出林地基础价格,然后结合影响 林地价格的社会因素,对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进行客观评定。 魁奈的思想
亚当.斯密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克拉克理论
1、林地价格理论
(1)地租地价理论 马克思认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概
•一:森林资源概述 •1、森林的概念: •(1)、生物学概念 •(2)、法律概念——法律意义上的“森林” •森林是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7公顷,郁 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 上(含2米)的以树木为主的生物群落,。
包括天然林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 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 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 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米以上的林带。
1、林地价格理论
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 其价格取决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 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地价下跌;土 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 (见图5-1、5-2)
2 林地价格的种类
(1)交易价格:指林地在市场交易中成 交的买卖价格。
(2)评估价格: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 对林地所做的价格性估价。
括为以下几点: ①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 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 ②土地可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 ③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④土地价格=地租/还原利率。
1、林地价格理论
(2)土地价格理论
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 益即地租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
v=a/p
试中: v——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p——资本还原利率。
式中: SEV—u年时的林地期望价
Au—u年时的主伐收益 Da—a年时的间伐收益 C—造林费用 V—每年的管理费用
如果知道每个轮伐期的净现值(也叫净 收益)公式可简化为
SEV=a/[(1+P)u-1]
式中 a—轮伐期内的净收益 P—利率 u—轮伐期
收益越大则林地期望值越大,而费用 越大林地期望值越小,对利率的关系是 利率越大则林地期望值越小。
第一节:森林资源及其特征
2.森林资源特征: 独立的生态系统、可再生、分布广、稳定性
、高生产力、综合效益
3.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 (一):我国林地资源概况
• (二): 我国林地资源的特点
• 1:林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 • 2:林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种类繁多的林木生长 • 3:林地资源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小,地理分布不均
2.功能评价:
3.结构评价: 4.环境评价:
(一):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 Z=∑Pi(Qi-Qr) Z-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值 Qi-第i个单位受益后的产量 Qr-单位受益前的产量 Pi-第i单位产品的价格
(二):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经 济评价
涵养水源价值估计: 1、价值内容: 蓄水价值、调解径流价值、净化水质价值 2、 原理:
收获越大则林木期望价越大;而费用越大, 林木期望价越小。利率越大则林木期望价愈小 。另外,伐期越长林木期望价急剧上升,到某 年龄时达最大,以后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 :森林立木经济评价
三:中国 林价实践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一):林价水平的确定 (二):林价区 的划分 (三):林价级 的划分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 的经济评价
在实际评价时不可能找到与评定林木完全相 似的实例,只能在近似实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后再做评定。
第三节 :森林立木经济评价
(二)林价计算的主要方法 1:正算法: 实际成本法:
林木费用价是指根据林木培育所需费用
的后价合计而计算的林木价格。也就是, 在要评价的林木到现在为止所投入的经费 的后价中减去在这个期间所获间伐等收益 的后价
这一定义不仅对面积、行数、带宽、郁 闭度等提出了要求,而且对于高度等也 提出了标准
由于界定法律意义上的“森林”,因此应 以《造林技术规程》和《森林法实施条 例》等林业规范性法律文件为依据,只 有符合《造林技术规程》和《森林法实 施条例》规定的,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森 林”,即应满足《造林技术规程》和《森 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森林面积、行数、 带宽和郁闭度的要求。
(二):林价理论基础 1.人工林的劳动价值论 2.天然林林价的地租学说 3.森林再生产价值论(替代理论)
二、林价研究的演变
三、林价的主要计算方法
(一):林价构成及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 1:林价构成(几种意见) (1)营林生产成本(利息,损失)+税金+利润 (2)营林生产成本+利息 (3)林价+防护效益价值 2: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 (1):营林生产成本(2):收益状况 (3):供求关系(4):森林资源状况和国家经
投入利润率法:
2:逆算法:
(1):林木销售价法(市场价倒算法): 由林产品的市场价格反求,间接地对林 木市价进行核定的方法
T=f(J-K-R-Q)
T-林价运利润
(2):林木期望价法
指对要评价的林木,预计在一定伐期时采伐, 从现在到预计采伐年为止能期望收获的前价合 计减去这个期间所需要的费用的前价合计,也 叫做林木收益价。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 益的经济评价
(五)森林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总结
(1):可以替代的效益常采用等效益
评价的方法 (2):回归模型 (3):其他评价方法
支付意愿法
(补充)、森林评价的几个基本 理论问题
1、森林资源价值的确定 2、选择计量方法注意的几个问题
2.森林资源概念
(1)、资源
(2)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 机体的总称。
是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一种。对森林资源 外延的认识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 。 森林资源分为物质性资源和功能性资 源
(3)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 :
3..森林资源的范围: 森林生物资源 森林土地资源 森林环境资源
第一节:森林资源及其特征
第三节 :森林立木经济评价
•本节主要内容: 林价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林价研究的演变 林价计算的主要方法 中国林价实践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第三节 :森林立木经济评价
一:林价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林价的概念 狭义的林价是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 广义的林价是指 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林价的作用:
•三: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实质与作用
•(一):两个基本概念

森林的功能,森林的效益
•(二):实质
•(三):作用

宏观,微观作用
•(四):主要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间节约论和级差地租理论

2:消费理论 3:成本理论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 益的经济评价
二: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方法 1.森林资源状况评价:
1.强流动性林地价值评价:
2.若弱流动性林地价值评价方法:
第二 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二):林地资源价值(货币)评价的 主 要方法
1:地租资本化法 P=R/I P-林地价格 R-年地租量 I-利率
(二) 林地评价的方法
1、林地市价 又叫林地买卖价。待评价的林地是
以类似性质的其他林地实际买卖价格为 标准来评定的,也就是按现实行情来确 定价格。
替代工程法(影子工程法),假设存在一个价 值可以计算的工程,可以实现与森林涵养水源 量相同的蓄水功能,以其修建费用或造价作为 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涵养水源价值 ——替代工程造价 ——替代工程中项目的建设费用
3、常见替代技术方式:
(1)、蓄水工程费用法:修建水库成本 替代森林涵养水源量的价格
(2)、电能生产成本确定:森林涵养水源, 减少雨季洪水能源浪费,增加流域电能生产, 可用生产这些电能修建电站的投资替代。
3: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 (1):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1:立地等级表法 2:比较分析法
W=Y/Y。*100 W-被评价林地的级分 Y-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 Y。-级分为100的标准林地的指标值 3:回归分析法
运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建立函数模型 4:大片林区林地平均生产力评价
二):林地资源价值(货币)评价的 主 要方法
济政策
林木评价是用市价、费用价或者期望价 等评价方法对林地上生长的立木价格加 以评定。一般分为不马上采伐利用的林 木评价和马上进行采伐利用的林木评价 。
(二)林价计算的主要方法
林木市价 又叫林木买卖价或林木卖价。
1、直接评定法:按与评定林木在各方面( 树种、年龄、直径、树高、数量、采伐方式、 地利条件、交易情况等)条件相类似的林木买 卖价实例为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
第二 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林地资源经济评价: 2: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以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理论 评价林地生产力,可以运用林地生产力影响因子直接评
定,也可采用反映林地生产力的标志如树高,单位面积林木 产品产量,产值和纯收入等来评价。 生物量评价模型 纯收入评价模型
(2):以林地价值评价的主要理论
(3)租赁价格:指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 赁权而向发租方支付的代价。
(4)抵押价格:指以林地为担保物而取 得贷款时,银行对林地所估定的价格。
(5)林地所有权价格:指人们为购买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代价。
(6)林地使用权价格:指人们为取得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一定的经济代价,其 实质是地租
第二 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林业经济学第二章森林 资源评价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 森林资源及其特征 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立木经济评价 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
第一节:森林资源及其特征
本节讲述的内容有: 森林资源概述 森林资源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第一节:森林资源及其特征
3:森林资源的分类方式 (1):按其 起源与演变划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