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原创试题(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原创试题(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原创试题(附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要少。

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士大夫阶层并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

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

”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

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

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作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
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的磁力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8.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欠缺“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A.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B.中国知识阶层对世俗的批判也以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为尺度。

C.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D.中国文化中道家“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强化了个人与等级社会同构的合理性。

B.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己”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

C.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

D.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是一致的。

10.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石榴
[日]川端康成
①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

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

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成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

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也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凌散到各处。

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②“妈妈,石榴。

”纪美子呼喊母亲。

③“真的……忘了。

”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

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

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

④纪美子走出庭院,用竹竿摘取石榴。

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

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透过一粒粒的子儿。

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

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

约莫十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

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快嘴说了起来。

⑤“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

”母亲大声喊道。

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⑥“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

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见你,而你又总也不来。

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

可启吉似乎很忙。

⑦“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


⑧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

纪美子下楼来了。

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

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

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地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

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

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⑨“纪美子,注意身体啊。


⑩“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音刚落,只见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

启吉走出庭院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

⑪“阿启也是急性子。

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

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眼色变得温柔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

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

母亲在厨房里把这颗石榴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

⑫“我不要,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忽地变得火辣辣的。

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

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

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

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

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

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⑬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

她已经站起来了。

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

以这副模样目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

”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

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⑭“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

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

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剩下的东西。

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

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

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

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

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的吧。

⑮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__A__,可面对母亲,又感到__B__了。

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

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__C__了。

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

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

对纪美子来说,再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似乎__D__了。

(选自川端康成《掌小说全集》,有删节)
11.作者在开篇三段写母女俩忘记了家门前的石榴,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第④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关于纪美子与启吉话别的叙述较简略,而关于纪美子父母的叙述较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