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九 小说阅读(A)(含答案)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九 小说阅读(A)(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九小说阅读(A)一、(2017嘉兴一中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竹刀陆蠡①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

方朝日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地平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

②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这,我们只叫作‘鸡头山’,因为只有鸡头大小。

”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

③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

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

④“我不欢喜这揣测的臆谈,谁能够相信这桃源的故事?”⑤于是他描说那跨悬在山腰间的羊肠路。

那是只有两尺多宽,是细密的整齐的梯级。

一边靠山,一边靠削壁千仞的深壑。

望下去黑魆魆的,迷眩的,这深涧底下隐伏着为蛟,为龙,或其他神怪的水族,不得而知。

总之万一踹了下去,则会跌得像一个烂柿子,有渣无骨头。

但是居住山里的人挑了一二百斤的干柴,往来这山道,耳朵沿搁着一朵兰花,一朵山茶,百人中之一二会放上半截纸烟。

他们挑着走着谈笑着,如履平地,如行坦途,有时还开个玩笑,在别人的腰边拧一把。

⑥他又说到山间头上簪花的少女,她在每天早晨携了竹筐到松林里去扫夜风摇落的松针,装满一筐便背了回来,沿途采些草实,在溪边洗洗手,一天也不曾间断。

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想暂时憩憩罢,就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

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⑦那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

你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狩猎是不行的,鸟兽乐生,不可杀尽;农稼也不行的,团团簇簇的高山遮住了阳光。

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⑧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

山势陡峻的所在,木材无法运输,他们砍取寸许大小的坚木,放在泥土筑成的窑里烧成木炭,这样重量便减轻了四分之三,容易挑到外面来,木炭的销场是很好的。

⑨“你说得又远了。

没有指示给我故事的线索。

”⑩是哟!他们是靠打柴烧炭为生。

但是你知道城市里的商人的阴恶和狠心么?他们想尽种种方法,把炭和木板的买价压低,卖价抬高。

他们都成了巨富了,还要想出更好的方法,各行家联合起来,霸住板炭的行市。

他们不买,让木筏和装炭的竹簰搁在水里,不准他们上岸,说销场坏了,除非你们完全让步。

山民空着手在城里徜来徜去,竟想不出办法。

他们的幸福的幻梦是被打碎了……一天,一位年轻人随着大家撑着木筏到城里去,正在禁止上岸的当儿。

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主意。

这位年轻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跑上岸去,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地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

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

“你说了可怕的故事了。

我没有想到你会说出这样吓人的语句,我懊悔听这故事,但是请你说完。

”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

传犯人来问:你是持这凶器杀人么?是的。

这怎么成?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

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

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

大家脸都发青了。

当时便没有继续讯问。

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

“这位青年结果如何呢?”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

……否则,他将在暗黑肮脏的牢屋里过他壮健的一生。

(1938年,有删改) 1.第段中“便是这样”一句可看出这位青年怎样的心理?2.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部分。

3.作者用对话展开文章,又不交代听话者的性别和身份,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4.作者自评本文“故事中拉出枝枝节节来,有如一篇没有结构的文章”。

这些“枝枝节节”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破晓歌声[美]雅典娜·阿塔娜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

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

战况日益激烈,德国人、英国人的鲜血在新年继续交融,浸染着弗兰德斯的土地。

吉姆朝背后殷红的战场扫了一眼,回到营房。

哨兵呼地站起来,微微一抬左手里的刺刀。

“是我!”吉姆叫道。

“吉姆?”哨兵放下步枪,“谢天谢地,你还活着。

”他如释重负地说。

“你好,沃特。

”吉姆招呼老朋友。

沃特凝视着他,眼窝深陷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看不清楚。

想到这场可怕的战争随时随地可能夺走任何人的生命,他俩不禁打了个寒战。

“有一段时期我们压根儿没想过死亡这回事。

”吉姆说。

“那是两年之前了,我们在教堂为圣诞音乐会做最后的排练。

”沃特回忆道。

“你沙哑着嗓子参加合唱。

”“唱《平安夜》的时候,我砸场了。

”沃特十分伤感地说,“当时尴尬得要命,因为《平安夜》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圣诞歌曲。

”“喂,你不应该说喜欢它!”吉姆生气地低语,一下子将沃特从逝去的好时光中拽回来。

“为什么不该?”“你不知道是谁写的那首歌?”“当然知道,弗朗兹·格鲁伯。

”“他是德国人。

”“那又怎么样?”“沃特·史密斯下士,两年来,我们英国人一直在向德国阵地开火。

怎么能够一边和德国人打仗一边依然喜欢他们的歌曲呢?”德国士兵雅各布只晓得冬天到了,时间融化成一片硝烟,如同白雪在千万双皮靴底下被踏成泥浆。

弗兰德斯不是梦想家的乐土。

所以,雅各布“不相信奇迹”。

他报名参军,并非他多么想把英国人从地球上抹去,只是因为征兵已经开始,他别无选择。

琥珀色的朝阳即将升起,雅各布从新鲜的积雪上面踩过去。

他年轻,头发乌黑,眼神精明沉稳,眉毛陷在额头一条深深的皱纹里。

他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音乐家,现在却一脸老气横秋。

战斗把他变硬了。

“早上好。

”雅各布弯下腰。

“也祝你早上好,”他对招呼自己的士兵卡尔说,“尽管并没有什么好事儿。

”“你怎么知道呢?”卡尔反问。

“或许今天是英国的投降日,我们不用再打仗了。

”雅各布嗤之以鼻,“你想要胜利?你找错地方了。

”“想想吧,”卡尔补充道,“你最后一次聆听和平之音是什么时候?自从1914年,我们就一直在跟英法军队交火。

”“那又如何?”雅各布问。

“嗯,你不认为一切总有结束的一天吗?有朝一日大家会厌倦战争,会渴望停下来听一听子弹以外的声音。

”“不!”枪炮的怒吼声中,吉姆看见沃特倒下了,他大叫一声,跃出战壕跑到好友身边。

鲜血从沃特土黄色军装的前襟扩散开来。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眼下可是12月24号,平安夜——惊喜奇迹之夜啊。

“平安夜到了。

”他嘶哑着嗓子说。

“不……不。

”吉姆感觉自己的泪水流淌下来,“沃特,听我说,你必须活下去,你必须好起来。

”然而沃特的目光逐渐散开,直视苍穹。

他说:“吉姆,我们应该合唱一首,《平安夜》……”“坚持住,你会没事的。

”吉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他试图扶起老朋友的身子,他不允许沃特死掉,可是沃特直挺挺地躺着不动,伤口还在汩汩地流血,胸前染成一片红色。

他的手紧紧抓着吉姆的衣袖不放。

“《平安夜》,吉姆。

”他轻声说,“请开始吧。

”“《平安夜》。

”吉姆呆呆地重复道。

沃特深吸一口气,微启嘴唇,他最喜爱的圣诞歌曲的第一个音符飘了出来。

他们周围,战斗正酣。

然而在那一刻,对于吉姆,全世界只剩下挚友美妙的歌声。

吉姆的心在剧烈颤抖。

随后他的歌声接上沃特的歌声,帮助他把调子接下去。

像多年来一样,他俩一块儿唱啊唱。

“雅各布!”一只手推推他的肩膀。

雅各布跳起来,步枪差点落地。

“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责问道。

“听!”卡尔在枪林弹雨的呼啸声中大喊,“圣诞节!圣诞节!”雅各布竖起耳朵,然后听到了阔别许久的声音。

歌声越来越响亮。

熟悉的旋律!“《平安夜》。

”卡尔高喊。

“弗朗兹·格鲁布的歌。

他们在唱!他们不完全讨厌德国人呵!”雅各布听不见卡尔在讲什么。

他侧耳倾听,全神贯注于音乐。

随后他跟着哼起来,记起了歌词——突然他开始用母语演唱《平安夜》,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隆隆的战火。

在他四周,士兵们垂下手中的枪支,瞪大亮晶晶的眼睛。

朋友和敌人都停止拼杀,静静站立,屏息谛听。

他们听见两个男人在唱歌——一个用英语,一个用德语——歌唱希冀地球和平的同一首歌。

当歌声余韵袅袅升入星空,大地一片安宁。

1.文章开头说“今年的圣诞雪应当是红色的”有什么作用?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3.小说借鉴了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组合)艺术,请结合文本概括有关画面内容。

4.小说中有三处唱《平安夜》的描写,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一、1.①对官厅人不知竹刀威力的鄙夷心理;②早已做好坐牢或者牺牲准备的坦然、冷静心理。

2.①运用设问,引起听者思考、注意;②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山民们的求生方式,突出其生存条件之艰苦;③具体列出换取来的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极言生存之艰苦以及卖炭对于他们重要性,为下文青年人奋起反抗城里险恶商人做铺垫。

3.①运用对话的形式,方便作者叙述故事,又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感”“悬念感”,吸引读者以“听话者”的身份介入文本创造的情境;②不出现听话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分散读者注意力,突出故事本身,引发深沉思考。

4.文章从平原的小山写起,写到远僻山乡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俗以及险恶的生存条件,最后才写竹刀与青年的故事。

这样写的作用:①为下文做铺垫,这些内容其实是在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导引出青年英雄的悲壮出场;②与下文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山居生活神秘安宁、悠然自得的一面与后文展示的现实形成对比,引人思考;③调节了叙述节奏,也使故事更丰富、更真实。

二、1.参考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②暗指将士的血染红了战场上的雪,渲染了战争的惨烈气氛;③为下文沃特牺牲的情节做铺垫。

解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铺设场景,营造氛围;交代时间,暗示背景;引出人物,引起下文。

需要通读全文后具体判断。

要结合小说的具体情况作答,不可太笼统。

2.参考答案①通过语言描写(“坚持住,你会没事的”)、动作描写(扶起),表现吉姆对战友的关心、爱护;②用白描手法(“胸前染成一片红色”),控诉战争的残忍;③通过细节描写(“他的手紧紧抓着吉姆的衣袖不放”),表现沃特求生的信念和对战友的依依不舍。

解析从这段话所使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来思考。

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3.参考答案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组合)艺术,同一战场,写了四个画面:①英军战壕中士兵吉姆与沃特的对话;②德军战壕中士兵雅各布和卡尔的对话;③沃特临死前,吉姆与沃特唱《平安夜》;④雅各布跟唱《平安夜》,双方停止拼杀,歌声飘荡于星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