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资料
1.重视评价过程。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本学期,同学们接触到走进大自然这门综合实践课程,比起其他课程,这门课更具有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见,丰富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完成活动计划、安全预案)
完成活动计划
一.教师指引,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班委会对计划进行推敲,修改,力求在活动开展中能圆满完成计划。
三.教师修改,补充,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环节进行估计。
四.公布活动计划,让学生按照计划去贯彻执行。
安全预案
一.注重安全:
提前一天进行文明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学习。出发和返回必须清点人数,整理队伍,不推不挤,不乱跑,不换位。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严禁破坏植被,设施等行为。活动结束必须先回到教室,小结完毕后方能离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感受和欣赏,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自主观察,准备,并做好记录,为活动的开展做下铺垫。
1.分组。
(1)走进种植小组。
(Hale Waihona Puke )走进植物小组。(3)走进动物小组。
(4)走进环境小组。
2.各组活动。
(1)大自然有哪些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把大自然的美记录下来。
四.学生走进大自然,明白了怎样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植树造林;不乱倒垃圾;低碳环保等。同时把这一思想和行为融入社会,让大人们也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当然,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活动,如果本次活动能让学生自主完成,那起到的效应将更好。
(不够自己添页)
学生感言(三至五篇)
1.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或了解到的实例与同桌分享。
2.主持人主持活动。
3.评价:
(1)分组推选同学说一说。
(2)教师点评。
(3)说说评价的理由。
二.神奇的大自然启发了人类什么?
分组汇报:
1.走进种植小组。
2.走进动物小组。
3.走进植物小组。
4.走进环境小组。
三.走进大自然,感受无限。
1.教师感言。
大自然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
3.发布活动成果和体会。
第14—18周:1.宣传。
2.活动评价及反思。
(自己添页)
总结阶段
指导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设计汇报方式、汇报总结(2~3课时)
活动目标:
1.使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活动,了解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及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提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生活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刘晓艳
我是“走进动物小组”的刘晓艳,我懂得了青蛙要冬眠,不吃不喝,春暖花开才出来。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也很神奇,而且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消灭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要捕杀它。
秦愿
我是“走进动物小组”的秦愿,这次活动,我明白了蛇虽然可怕,但它不会伤害人类,而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帮助人类消灭庄稼的天敌—老鼠。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制止捕蛇,为保护蛇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走进动物小组
3.走进植物小组
4.走进环境小组
(不够自己添页)
课后反思(教师感言)
一.本次活动,是从阅读走向实践的出发点,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充满活力的课程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形成。
二.从阅读的角度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阅读材料,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了拓展阅读和综合性学习。
三.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了生活,观察了生活而充满了现实作用和意义,特别是环保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不足之处:
1.面对这门课程,深感自己储备知识的不足。
2.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教学资源不足。
指导拟定活动计划
第1.2周:1.制定“大自然的启示”活动方案。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问题的欲望。
3.动员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第3.4周:1.查找资料,帮助学生完成课前活动的准备。
三.通过经历各种研究过程及成果展示,体验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准备阶段
选题(两课时)
活动目标:
1.使用不同方法,积极参加走进大自然,展示大自然,留住大自然,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主要特征。
活动重难点:
通过活动,总结出蔬菜的过程,动植物的特征及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开场。
同学们,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自然这个神秘少女的面纱吧。(板书课题:《走进大自然》)
二.主持人上台主持活动。
三.分组汇报。
李星
我是“走进种植小组”的李星,通过活动,我感受到春天蔬菜的长势很快。种植四季豆,要插竹竿,让四季豆的藤爬到竹竿上,而且,四季豆的藤是沿逆时针绕上去的。种植辣椒,不能过多施肥,否则,辣椒苗会枯死,特别是不能用化肥,也不能太密,一般20厘米左右种一株。种植黄瓜,要多浇水,花多,但不是每朵花都结瓜。黄瓜的吃法还很多:生吃,煮汤,炒肉等等。
(不够自己添页)
2.布置下一阶段的活动任务。
第5.6周:1.动员学生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
2.填写所设计的表格,汇报。
第7.8周:指导学生呈现过程和成果。
第9—14周:1.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2.引导学生开展宣传。
第15—20周:1.汇报成果并作展示。
2.收集,整理资料。
3.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
(自己添页)
(3)自己在活动开展中应注意什么?
(4)向周围人宣传环保意识。
研究方案
活动背景:
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着眼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活动,总结出蔬菜的种植过程,动植物的特征及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实施阶段
指导实施探究活动,收集资料、开展调查或实验;(课时自己安排)
第1—4周:1.阅读指引。
2.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
4.课堂讨论。
第5—8周:1.查阅资料。
2.处理信息。
3.观察探究。
4.小组讨论。
5.质疑释疑。
第9—13周:1.观察实践,完成表格填空。
2.各小组用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二.阵容整齐:
佩戴红领巾,服饰整洁,队伍整齐。
三.讲究卫生:
保持活动场所干净,维护学校良好形象,保管好自己的衣物,
东西。
四.活动评奖。
根据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内容安排,安全情况,遵守时间,文明礼仪,卫生情况等,评选优秀组织奖。
实施阶段:(组织实施,开展活动,收集资料)
组织实施
一.神秘的自然,你了解多少?
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去了解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为人
类造福。
2.学生感言。
1.我认为大自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对大自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展活动
(见记录)
收集资料
(见资料袋)
总结与交流阶段:(整理资料,汇报交流,总结评价)
1.走进种植小组。
2.走进动物小组。
3.走进植物小组。
4.走进环境小组。
四.师生小结。
1.教师小结。
大自然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去了解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2.学生小结。(自己各写一段话,说说对大自然的看法和开展这次活动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进大自然
1.走进种植小组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书面评价,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设计
课题:走进大自然
指导教师:李朝刚
班级:六年级
2013年春期
兴隆中心校科研室制
课题研究计划
一.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的了解,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组织的观察,比较,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