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 震动,使药液穿过细小 的筛孔挤出,形成细小 颗粒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有噪音
• 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 •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源)
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低
驱动
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闭软腭,
• 气管插管患者常用
12.06 11.8
城市
12.02 11.24
11.57 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药
• 用药量(疗 程)不足或用 药量过大
• 过度使用 注射剂
• 作用重叠 • 相互矛盾 • 毒性增强 • 影响代谢吸收
我国不合理用药问题2、3
• 治疗肺部感染 的抗菌药物应 用合理率不足 50%
1. http://www.who.int/medicines/areas/rational_use/en/ 2. 肖爱丽, 等.中国药事. 2011; 25(6):576-578. 3. 王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3)57-62.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现有指南/共识在指导合理用药时存在不足
呼吸系统相关指南/共识虽多,但 是在合理用药管理尚存在不足
• 如哮喘和慢阻肺的两大权威国际指南GINA与 GOLD仅推荐了用药方案,并没有详细的剂量疗 程等用药细节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普及雾化治疗药物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的需求迫切
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
迫切需要雾化相关知识培训
未能开展雾化治疗的原因
0% 药物不足
50%
100%
76.2%
设备不足
75.7%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疗效佳
吸入疗法 全身不良反应少
雾化吸入 优势
起效迅速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潮式呼吸既有效,无需患者配合
使用简便,无需特别学习 可使用高剂量药物 可同时辅助供氧
射流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震动筛孔 雾化器
药液被高压气流和 档板冲撞粉碎,形 成药雾颗粒
药液在超声作用下剧烈震动, 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 出
注意:剧烈震荡可使药液加 温,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 需要电源(电池)
• 噪音小、小巧轻便
• 耐久性尚未确认,可供选择的设备种类
• 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
较少
药物剂量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构成影响公 共健康的重大问题
以全球哮喘发病为例: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1
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 11.9%,平均不超过5%2
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1倍2 3000万哮喘患者1, 14岁以 上患病率为1.24 %3
80年代初以来哮喘患病率 增加了60%以上2
12% 10%
8% 6% 4% 2% 0%
10.80%
6.30%
3.70%
0.40%
地塞米松 盐酸氨溴索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雾化治疗的适应症认识不足
• 68.8的受访者认为雾化吸入可以用来治疗哮喘 • 仅41.5%的认为可用来治疗慢阻肺
雾化装置的了解明显不够
• 仅50.8%的受访者能够确定雾化器的品牌
• 国内雾化相关共识虽有相关用药不良反应的提 示,但无系统完整的药学监护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处于复杂 的用药环境,需要临床药师给 予合理用药指导
• 老年、孕妇、儿童、肝肾功能损害、过 敏、依从性、价格。。。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
目录
CONTENTS
01 《 雾 化 吸 入 疗 法 合 理 用 药 专 家 共 识 (2019年版)》发布
02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学特性
及临床应用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及联合方案
04 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可实现联合药物治疗(注意配伍禁
忌)
而我国雾化吸入疗法临床规范应用现状亦不尽如人意
1.超说明书的不合理用药依然存在
2.雾化治疗的专业知识亟待普及
临床上常出现应用注射剂做雾化吸 入使用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如全 身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雾化使 用、盐酸氨溴索雾化使用等,存在 一定的安全隐患
注射剂型做雾化使用的比例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共识解读
目录
CONTENTS
01 《 雾 化 吸 入 疗 法 合 理 用 药 专 家 共 识 (2019年版)》发布
02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04 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起病隐袭,肺功能逐渐损害,致 残率也高,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WHO的资料显示,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负担的第5位(死亡率第三位)
美国估计其全国每 年由慢阻肺造成的 总经济负担4
500亿美元
欧盟每年用于慢 阻肺的费用4
386亿欧元
1. GINA 2018 2. Song, W.J., et al., Asia Pac Allergy, 2014. 4(2): p. 75-85.
5-10μm
主要沉积于口咽部
3-<5μm
主要沉积于肺部
<3μm
50%-60%沉积 于肺泡
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
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全身副反应少
局部作用强
“两短一长”的特点
• 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 间短
• 血浆半衰期短 • 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目录
CONTENTS
01 《 雾 化 吸 入 疗 法 合 理 用 药 专 家 共 识 (2019年版)》发布
02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04 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装置分为三种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原理不同,临床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3种
4 类药物
ICS 支气管扩张剂 黏液溶解剂 抗生素(尚无雾化
剂型)
18 种疾病
哮喘 慢阻肺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婴幼儿喘息 支原体肺炎 气管插管术中术后 围术期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 咳嗽变异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 历时八个月正式出台《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8/7/10 · 湖北武汉
确定大纲
2018/12/8 · 河南郑州
最终定稿
2018/6/23 · 山东临沂
项目启动
2018/11/3 · 湖北武汉
中期审稿
2019/2 · 《医药导报》
正式发布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人,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且近10年,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比 (% )
20 16.88
农村
15
11.86
14.96 10.54
14.15 11.04
13.31 10.56
15.75 12.32
11.49 12.37
12.07 12.03
3.基层医院雾化开展率偏低
3级医院95.8% 2级医院92.1%
近80%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但基 层医院雾化吸入治疗开展率只47.3%
一项全国范围内关于雾化治疗临床实践的问卷调研,共收到全国27个省、1328家医院共计6449份问卷。其中来自 三级医院问卷占比74.6%,呼吸科、儿科的问卷分别占43%和35%
3. 苏楠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 第601-606页 4.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