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林业对中国林业的启示摘要:世界林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原始林业支撑着以筑木为巢、钻木取火为基本特征的原始农业文明;传统林业以提供原材料、能源等方式哺养了近代工业文明;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对森林的破坏也达到了顶峰;森林面积的减少、生物物种加速灭绝、荒漠化的推进、水土流失的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使整个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如何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如何发挥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能源逐渐枯竭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林业热点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为之付出努力。
关键词:森林采伐罗期福工程绿色计划林业生态工程统筹规划世界林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原始林业支撑着以筑木为巢、钻木取火为基本特征的原始农业文明;传统林业以提供原材料、能源等方式哺养了近代工业文明;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对森林的破坏也达到了顶峰;森林面积的减少、生物物种加速灭绝、荒漠化的推进、水土流失的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使整个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如何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如何发挥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能源逐渐枯竭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林业热点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为之付出努力。
1 世界林业的现状据估计,现有世界森林(指天然林、半天然林和人工林)面积为34.54 亿hm2,占陆地总面积(不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30.92%。
其中58.4%的森林面积(19.61 亿hm2)分布于世界发展中国家。
从地理区位来看,世界的森林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75%的人口,集中了95%以上的针叶林,90%的温带阔叶林和90%的工业用材林。
从国别来看,世界森林有2/3 以上位于以下7 个国家,按森林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俄罗斯联邦、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前扎伊尔,世界上有29 个国家(包括21 个热带国家)其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被森林覆盖;但也有49 个国家(主要是面积小、无林地的岛国和地区)和几个亚区其林业用地比例还不足10%,包括非洲的撒哈拉地区(7.5%),南非的非热带地区(6.8%),近东地区(1.9%)和北非(12%)。
人工林的面积约1.61-2 亿hm2,其中约8000 万-1亿hm2 分布在发达国家,主要位于欧洲和北美。
发展中国家人工林总面积估计为8100 多万hm2,其中80%以上位于亚太地区,中国独自占了40%以上,其次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越南、韩国和智利。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不包括俄罗斯联邦)的森林覆盖面积(包括人工林)呈增加趋势,年增长量约175万hm(2 欧洲为39hm2,北美为76hm2)。
这主要是林业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生态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得到应用,人工林集约栽培,采用机械化抚育和先进的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预防技术,树木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等,同时采取措施,制约毁林,限制森林采伐,扩大木材林产品进口量,保护本国森林资源,同时把有价值的森林划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业。
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森林呈减少趋势,天然或半天然林的覆盖面积每年减少1370 万hm2(其中1290 万hm2 位于热带地区),这种损失通过每年70 万hm2 的造林面积(热带国家为30 万hm2)得到了部分补偿,但森林每年的净损失仍为1300 万hm2,所以世界森林资源从总体上来说是呈下降趋势的,尤为突出的是天然林的急剧下降。
导致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频繁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过度放牧;为生产薪材和木炭及原木出口换汇而进行的过度开发;林业与农业的土地之争导致的滥砍滥伐等。
这些因素不消除就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森林资源的下降趋势。
2 国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美国“罗期福工程”。
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大草原6个州人口显著增长。
由于过度放牧和开垦,19世纪后期就经常风沙弥漫,各种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发献上命令,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因此这项工程又被称为“罗期福工程”。
该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造林30万h(b),平均每65 h(b)土地上营造约1h(b)林带,实行网、片、点相结合;在适宜林木生长的地方,营造长1600米、宽54米的防护林;在农田周围、房舍周围营造防护林网;在不适宜造林地带,选出10%左右的小块土地营造片林,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因地制宜的营造林带、林网、片林,以防止土地沙化,保护农田和牧场。
8年中,美国国会为此拨款7500万美元,1942年以后,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大规模工程造林暂时中止,但仍保持着每年造林1——3万h(b)的速度。
林带设计上,占地沙的1——5行的窄林带越来越受到重视。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工营造的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km,面积65万h(b)。
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20世纪初,前苏联上于森林植被较少和特殊高纬度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经常遭到恶劣气候条件因素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1948年,苏共中央公布了“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草田轮作,修建池塘和水库,以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计划”,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
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h(b),营造8条总长5320km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面积7万h(b)),在欧洲部分的东南部,营造40万h(b)的橡树用材林。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
为了防止撒哈拉沙漠的飞沙移动、沙漠北移,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业和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要,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期、利比亚和埃及等五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
1970年,以阿尔及利亚为主体的北非五国决定用20年的时间(1970-1990年),在东西长1500km,南北宽20——40km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30万h(b)。
阿尔及利亚政府动员了全国力量,利用机耕、飞播等各种手段进行植树造林,并规定干部、军人、职工、学生在每年3个月的星期五轮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植树70多亿株,面积达35万多 h(b),初步形成一条绿色防护林带,防止了撒哈拉水藻进一步扩展,后来,北非五国加快造林速度,到1990年,已营造人工林60万h(b),使该地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034万h(b),森林覆盖率达到1.72%。
加拿大“绿色计划”和日本的“治山计划”。
加拿大和日期的林业机构长期稳定,而且一直明确由林业部门牵头实施工程管理,几十年保持不变,工程实施效果较理想。
两国实施的工程一直延续到现在。
日本从1960年起,制定了5年一期的“治山计划”,并连续制定和实施了4期防护林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28.987亿日元,防护林的比例由1953年占国土面积的10%提高到32%,其中水源涵养林占69.4%,并在3300 h(b)的沙岸宜林地上营造150——250m 宽的海岸防护林。
加拿大实施“绿色计划”,经过10年努力,已建成国家公园39个,正在建设的国家公园万12个,决面积达5000万h(b),已建成省立公园1800多个,面积2500 h(b),受法律保护禁伐的保护区面积已增加到8300万h(b),以上各类保护区的面积合计达1.58亿h(b),占加拿大国土面积的15.8%,占其森林面积的37.8%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
其它各国的林业工程,其它成效显著的林业工程,诸如法国的“林业生态工程”、菲律宾的“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印度的“社会林业计划”、韩国的“治山绿化计划”、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等,都通过政府的巨额补贴,对林业实施多项优惠政策,与国际组织联合等形式,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在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乡村贫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收入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
3 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对我国的几点启示1、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启动重大工程。
国外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时期的行业发展,特别是林业行业的发展,要想迅速提升到新的台阶,必须有重大工程的启动,以此凝聚力量,凝聚人才,凝聚资金,最终实现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是指相对落后的国家、行业或地区地赶超先进时,为缩短时限而采取的一种超常规发展方式。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林情,通过启动影响全局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带动整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不公是完全可行的,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关且要保证工程的持续性。
2、重点生态工程必须有政府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扶持。
一是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首先要有政府做出的长远规划。
从国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践可以看出,搞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首先要有国家通过规划等进行正确引导。
二是政府要投入高额资金。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在发达国家敲击经济体制下,对这一效益“外溢”、市场失灵的公益性事业,政府进行适当的资金补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结合国外经验,我们应进行逐步完善,以适应大规模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是政府要制定优惠鼓励政策。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国家关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补助政策也是落实到户的,这种办法是调动广大农场主的积极性,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归国家所有,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中以采取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实行并不断完善“个体承包”的机制。
3、重点生态工程必须持之以恒,科学严格管理。
一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建设生态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续奋斗才能成功。
如举世闻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总体规划73年,是需要几代人连续作战才能完成的事业。
国外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林业工程都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实施才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是要尊重科学,科技粉林。
生态工程作为百年大计更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更需要实行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管理,切实将科技保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三是要严格监督管理。
欧美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监督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在我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在明晰权属的基础上实行森林资源依法严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巩固成果,实现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根本生态目标。
4、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权威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从世界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的历史看,稳定的林业机构是实施好工程的基本保证条件,机构稳则工程兴,机构多变则工程衰败,这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