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施规划与设计
5.2.1、系统布置设计SLP程序模式 4.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 关图结合起来 实际占地面积——必要面积和可用面积相适应
5.修正 考虑修正因素,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
6.方案进行评价与择优, 技术、费用及其他因素评价,得到最佳布置方案
。
5.2.2、工艺过程图(Operation Process Chart)
✓II和III区 ——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布置
✓IV区 ——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布置
产I 量 Q
II
III IV
产品品种P
五要素对设施布置的影响 3、R生产线或工艺过程(Routing)
工艺过程设计的成果 包括:设备表、工艺路线卡、工艺过程图等表示。
影响: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物料搬运路线、仓库 及堆放地的位置等。
(5)计算量化的所有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
(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7)经过调整,建立综合相互关系表
5.2.5、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划分的大小,可用于工厂总平面布置 、车间布置和服务设施布置等
平面布置方法主要是缪瑟的线型图法和 Tompkins的关系表法,
(1) 缪瑟的线型图法 方法 ✓ 四条平等线段、长度一个单位
✓ 但X级必须画出
最后,将各个部门的面积放入布置图中, 生成空间关系图。
经过评价、修改,便获得最终布置。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综合接近程度 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该作业单位与其他 所有作业单位之间量化后的关系密级的总和。
这个值的高低 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上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
还是应该处于边缘位置,
4
0.15
废料
0.2
1
1
3
1
1.2
0.2
0.02
0.50
0.15 6
0.05 0.08 5
(0.23)
0.20
0.3
0.1 5 (0.3)
9
0.40
4
废料 10
0.81
0.1 0.01 废料
0.1
0.01
0.3 0.2
7 废料 0.31
8 3.24
11 3.3
12
5.2.3. 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1)物流强度等级 按作业单位对的强度划分等级
建立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的建立步骤 (1)进行物流分析,求得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2)确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影响因 素及等级,求得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3)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4)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非物流因素为主的情况
➢ 需要运输的物料很少,物流相对来说不重要。
➢ 辅助设施与生产部门之间常常没有物流 关系,但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 在纯服务性设施中,例如办公室、维修间内 ,常常没有真正的固定的物流,常用信息流 或人流当作“物流”。
➢ 在某些情况下,工艺过程也不是布 置设计的唯一依据
1.作业单位险乎关系的决定因素及相互关系等级的划分 这些理由一般不要超过8~10条
采用著名的A、E、I、O、U
列出作业单位物流量, 排序,按A、E、I、O、U标准划分等级
(2)物流相关表 物流强度等级在相关图上标出
作业单位行作上下45°倾斜
叉车总装厂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强度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 距离应尽量缩小即彼此相互接近
物流强度等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 距离可以适当加大。
5.2.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物流分析所得到的是定量的相互关系
——两作业单位间的A级关系 ✓ 三条平等线、两个单位——E级关系
✓ 两条、三个单位——I级; ✓ 一条——O级,可不化 ✓ U级——不连线;
✓ X级——折线
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
(1) 缪瑟的线型图法 ✓ 首先将A、E级关系的作业单位放进布置图中, 同一级别的用同一长度的线段表示,
✓ 按同样的规则布置I级关系 若作业单位较多,线段混乱,可以不画O级关系
两两关系91个 A级约有2~5个
这种评级是定性的,遵循以下的方法和步骤: ➢ 由设施布置人员初步决定各作业单位间的关系,
并经集体讨论,充分阐明理由并作出分析。 ➢ 访问相关图中所列作业单位的主管或上级,和
充分的调查研究。 ➢ 决定密切程度的标准,并逐项把这些标准列
在相关图的理由表中。
➢ 对每一对作业单位确定密切程度等级和理由
(4)系统布置设计SLP
5.1.4.工厂布局的基本原始资料 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
产品—材料
P
生产什么?
生产路线—工艺过程
R
怎样进行生产?
Q
数量—产量
每项产品要制造多少?
辅助服务部门
S 用什么来支持生产
时间—时间安排
T 产品何时生产? 为什么
5.1.4.工厂布局的基本原始资料 1、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Production) 生产的商品、原材料、加工的零部件或成品。
转向桥、驱动桥、液压回路、平衡重有协作厂制造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作 原油标机热焊变总工 油 试 成 办 车
业 材料准加处接速装具 漆 车 品 公 库
单 位
料库件工理车器车车 车 库 外车车间车间间 间
购间间 间
车 间
库
服 务 楼
名
件
称
库
(1)变速器——箱体、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及其他
五要素对设施布置的影响
4、S辅助服务部门 (Supporting Service)
公用、辅助、服务部门 包括:道路、生活设施、消防设施、照明、采暖通 风、办公室、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废物处理等;
影响:生产的支持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T时间或时间安排(Time)
指在什么时候、用多长的时间生产出产品
(2) 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4) 缩短生产周期 (5) 力求投资最低
(6) 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
5.1.1设施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原则
(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 (2) 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
穿在规划设计的始终。 (3) 运用系统的概念。 (4) 重视人的因素 (5) 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
宏观的反复迭代、并行设计的过程
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 分析、规划、设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5.1.2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
➢与时间有关的阶 段结构,
➢各阶段依次进行 ➢阶段与阶段之间
互相搭接; ➢每个阶段有详细
进度; ➢阶段中形成若干
个审核点
5.1.2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
零件制作
组装
轴类、齿轮类——备料、退火、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
其他——备料、机加工
变速器成品重0.31,标准件 0.01,箱体、齿轮、轴及杂件
0.3,
金属利用率60%,毛坯重0.50
经热处理的毛坯重0.20
机加工中需返回热处理的为 0.1, 切削率40%,废料0.20.
(2)随车工具箱 总重0.1
综合接近程度高的作业单位 与其他作业单位相互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密切的,
即与大多数作业单位都比较接近
叉 车 总 装 厂 综 合 接 近 程 度 排 序 表
(1) 缪瑟的线型图法 先将AEIOUX关系量化为数值
得14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
作业单 位代号
综合接 近程度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7 7 11 18 7 3 13 21 10 4 13 7 7 14 3 12 7 2 11 14 5 1 8 13 6 10 9 4
分值越高,说明该作业单位越应靠近布 置图的中心位置,越低则越往边缘。
一、处理相互关系密级为A的作业单位对 (1)先考虑有A级关系的各作业单位对
8-11,4-5和11-12 (2)将分值最大的作业单位8置于中心位置
(3)与其成A关系的11与之相邻,关系用一单 位距离四条线画出
整体-局部-细节 设想-实际 前一阶段的成果为 依据, 相互影响,交叉进行
按照“顺序交叉”方 式进行。
5.1.3 设施规划(布局设计)设计方法
(1)摆样法 一定比例的样片在平面图上, 表示设施、机器、活动,组成,相互关系分 析,调整位置。
(2)数学模型法 复杂,简化结果不准确;数学模型得不到布局
(3)图解法
常见理由: 工作流程 作业性质相似
使用相同设备、设施或同一场地 使用相同文件 使用一套人员
联系频繁程度 监督和管理 噪声、振动、烟尘、易燃、易爆等
1.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决定因素及相互关系等级的划分 用一些定性的方法 非物流的相互关系
相关图每个菱形格子——表示两两之间的密切程度 等级(Closeness Rating),还要加上评级的理由。 定性给出密切程度等级:A、E、I、O、U和X六种。
包括工序操作、流动、周转等标准时间
影响:决定着设备的数量、需要的面积和入员、 工序的平衡安排等。
第二节 系统布置设计
➢系统布置设计SLP程序模式 ➢工艺过程图 ➢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1961年理查德· 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
非物流关系评级主要由上述理由确定 U是最多的,当两个作业单位间不需要相关 或无干扰时采用。
X同A一样重要,是不需要密切靠近的 例如油漆间就不能和焊接间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