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部分知识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歌思想内容的时代特征:a反应农民的痛苦生活。

如:河北张家口的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b反映在官僚买办的剥削下,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

c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

d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2.学堂乐歌的产生于发展: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3.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a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b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c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
5.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a
反殖民地。

b
现。

c
趣。

6.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a
代音乐文化。

c
7.
8.
9.
10.
11.
12.b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

c上海同立音乐院。

13.
14.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
江》、《毛毛雨》、《特别快车》、《花生米》。

15.肖友梅: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掉引》、《新霐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16.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为歌曲,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儿童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老天爷》是最后作品。

17.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8.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方式:a在部队中建立各种革命文艺团体。

b成立:“高尔基戏剧学校”。

c创作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来填词改编,反映革命根据地人
页脚内容
民获得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和反映当时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生活。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纪律歌》。

d 编演简单歌舞话报剧和歌舞剧。

19.群众文化生活和新音乐活动开始走向初步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城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展开。

2、学校儿童歌舞演出及城市歌舞,电影音乐的发展。

a黎锦晖20年代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在中小学中颇爱欢迎,20年代末转入成人歌舞音乐及爱情歌舞的音乐创作。

b其他一批音乐家,电影演员如陈歌辛、黎锦光、李香兰等人也积极投入到通俗性与商业性电影音乐的创作中。

3、市民群众自娱性的民族器乐演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自发组成各种民乐社团。

20.着名的音乐教育机构有:上海国立音专、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广东音乐院、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21.青主:中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县府城人。

撰有《乐话》和《音乐通俗》等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着,作品多为抒情独唱曲,主要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22.
缥缈间》、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23.
24.
25.
26.
27.
页脚内容。

相关主题